亞洲競爭力報告:貿易保護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4-09 09:40:06 | 來源: 新華社 |
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新聞發佈會暨旗艦報告發佈會在海南博鰲舉行。這是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中)在發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博鰲亞洲論壇8日發佈的《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指出,得益於世界經濟復蘇和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亞洲經濟體經濟整體向好。報告同時提醒,貿易保護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反而會限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該報告對37個亞洲經濟體競爭力進行評價分析。從綜合競爭力排名看,“亞洲四小龍”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和中國台灣的綜合競爭力的排名與2016年度相同,仍分別位列第1至4位。中國排名連續5年穩居第9位。從經濟增長潛力及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經濟運行的健康狀況看,中國的整體經濟活力競爭力位列首位。中國綜合得分受經濟增速放緩有所下降,但近7%的增速帶來可觀的增量,對拉動世界經濟的增長仍較為重要。
報告稱,亞洲經濟體經濟跟隨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整體向好。2017年,除朝鮮外,東亞區域其他各經濟體經濟整體趨穩向好,呈現較強復蘇態勢;受惠于外部投資和出口增長等因素,東盟躍升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東南亞各經濟體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南亞、中亞、西亞、大洋洲多數國家以及俄羅斯經濟也趨穩向好。
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新聞發佈會暨旗艦報告發佈會在海南博鰲舉行。這是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中)在發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貿易保護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反而會限制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亞洲開放型經濟體需要規避陷入貿易保護的陷阱。”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説,過去20年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年均增長6.8%,增幅高於其他地區。經驗表明,亞洲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寬鬆的外部環境,外向型經濟特徵突出的小型經濟體更是依賴與週邊經濟的聯動發展。
報告稱,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長中仍將處於重要地位,亞洲各經濟體之間的合作仍然大於競爭,特別是亞洲各經濟體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差異,促使它們的經濟互補性較強,開展互利合作將惠及各方。面對逆全球化的挑戰,亞洲各經濟體應繼續堅持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新華社海南博鰲4月8日電(記者羅江)
相關新聞
- 2018-04-09博鰲亞洲論壇聚焦開放創新的亞洲 自由貿易是經濟增長的源泉
- 2018-04-08博鰲 又是一年芳草綠
- 2018-04-08“中國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 2018-04-08今天,亞洲和世界進入“博鰲時間”!
新聞推薦
- 入境遊訂單同比增173% 今年“五一”跨境遊雙向升溫2025-04-25
- 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2025-04-25
- 中國企業逆勢突圍底氣從何而來?外貿一線見聞中找到答案2025-04-25
- 離岸貿易印花稅政策順利擴圍 上海一年累計減免印花稅1.82億元2025-04-25
- 美臺勾連欲“練兵拒統”?國防部正告:“台獨”必將眾叛親離、土崩瓦解!2025-04-25
- 臺青赴大陸創業熱度“不降反升”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