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中國的合作理念被越來越多國家接受

《“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18)》11日在北京發佈。該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提出5年來,中國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理念被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廣泛接受。

 

該報告由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等多家智庫的國內外專家共同編寫。報告分總報告、國際合作篇、國內區域篇、專題篇,由15個子報告組成,對“一帶一路”建設新成就、新問題進行了階段性系統分析,通過大量具體案例和數據分析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理解接受。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經與“一帶一路”沿線24個國家共同推進建設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累計對沿線國家投資超過500億美元,併為這些國家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就業崗位的創造,有效抵禦了發展中國家産業基礎薄弱、承接全球産業鏈轉移不足、投資匱乏影響經濟結構轉換的難題。

 

“‘一帶一路’是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在總報告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是促進中國與周邊和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不是參與所謂的地緣政治博弈。中國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一帶一路”,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路精神”,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

 

展望未來,把“一帶一路”建設好需要向創新要動力。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志耘在專題報告中提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應選好路徑,以整體協同、模式高效、佈局合理、保障有力的辦法,實現到21世紀中葉建成“一帶一路”創新共同體的近、中、遠期戰略目標。具體戰略路徑有: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創新治理能力;按需分類施策,著重提升合作效果;加強戰略佈局,構建創新之路骨幹網絡;加大投入力度,強化信息支撐能力。

 

還需認識到,將世界經濟治理體系由霸權主導變為“共商、共建、共享”將會經歷博弈過程。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丹在藍皮書發佈會上表示,當今世界並不太平,有的世界強國依然尊崇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強權政治,為一己私利不惜破壞世界貿易規則,阻礙世界經濟發展。而“一帶一路”倡議立足國際大勢,通過合作共贏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國際經濟合作。越來越多的國家理解和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內涵,對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開展合作日益積極,強化了互利合作的意識與信心,這些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中新社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 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