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防:火海英雄不退縮

圖片默認標題

“香港消防處150週年”為主題的紀念郵票。網絡資料圖

 

4月20日,香港郵政宣佈推出一套以“香港消防處150週年”為主題的紀念郵票。紅白相間的傳統滅火“大樓梯車”售價2港元,威武霸氣的“現役泵車”售價3.7港元,歷年消防及救護人員的側身群像小型張售價10港元……印入郵票並在市面流通,這對消防處來説還是首次。

 

“救災扶危,為民解困”八個字,分列郵票小型張兩側,彰顯出香港消防處致力於保障市民生命、財産安全的熱忱與初心。這支曆險前行的隊伍屢受讚譽。他們的看家本領是什麼?

 

專業隊伍,裝備一流

 

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研究香港及華南歷史多年,曾為消防處編撰《香港消防處發展史》一書。他向記者介紹説,香港開埠之初並未成立專責的消防隊,遇到火災發生,大多依賴軍隊及市民自發組成的志願團體滅火。

 

“最驚人的一次火災是1866年,在皇后大道西一家酒店的對面空屋。”劉智鵬翻閱史料舉例説,由於當時嚴重缺水,火勢蔓延猛烈。而火場附近有木場和煤倉,為免引發更嚴重的爆炸及火災,工程師及時用炸藥炸毀木場和煤倉附近的房屋,“這樣便切斷了火路”。

 

“你別看現在的消防員都是專業的全職人員,過去他們可都要‘身兼數職’呢!”劉智鵬笑言,早期的消防局全部依附在警署內,局長、消防隊長等平日都以警察身份為主,“火警銅鈴響了之後,他們立刻換上消防膠衣,出門救火。”

 

消防員和救護員都是十分講求體能的工作,訓練非常艱苦。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消防、救護團隊內才出現首批女將。現時香港消防處有10余名女消防隊長。

 

高級消防隊長周信傑向記者介紹最新的“黃金戰衣”時自豪地表示,這套價值約7000港元的滅火防護服由3層物料組成,外層抗火、襯裏防水,可有效抵禦1000攝氏度的火焰燃燒達8秒鐘,“幾秒鐘聽起來很短,但生死常常就是由它(防護服)來決定的”。而當消防員處理山火、危害物質等情況時,還可除下厚重的“戰衣內膽”,減少熱壓力。

 

除了防火衣,耐火性超強的MSA自給式呼吸器、可抵受更高溫及撞擊力的強化纖維頭盔及護目鏡等,也都是現在前線消防員的“標配”。談及這身專業裝備,周信傑爽朗地笑起來,“物料先進、防護全面,最重要是真的很有‘型’呀!”

 

救火救人,嚴陣以待

 

“大局為重,人間真的英雄。靠兩手,不顧一切勇猛衝鋒。無私的犧牲,可灌溉天下,看灰燼遲或早開花……”

 

2016年6月,香港九龍牛頭角迷你倉四級大火在熊熊燃燒108小時後終被撲滅,總計逾200名消防員、約45輛消防車及救護車到場參與救援工作。幾天后,這曲經重新填詞的《真的英雄》在坊間廣泛傳唱,緬懷事故中殉職的兩名香港消防員英魂,更為所有的火海英雄獻上敬意。

 

一位戰鬥在此次大火前線數日的老消防員動情表示,“個個都有滅火救火的雄心,戰場上的每位同事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試圖拯救更多的生命,毫無退縮。”

 

既要滅火,更要救人。消防處處長李建日的最新工作回顧報告顯示,2017年該處總計接獲33934宗火警召喚、提供40298次先遣急救服務,獲助市民近37000人次。

 

其中一場事故,發生在2017年8月26日深夜。當晚超強颱風“帕卡”襲港,兩名內地遊客冒雨前往險峻的飛鵝山遠足,其間因迷路、失足墜落山崖被困。接報後的消防處立即派出160名消防員徹夜搜救,風雨奮戰,歷經24小時後終將兩人救至安全區域。

 

“事發當晚雨水極大,山洪像瀑布一樣湧來。消防隊員始終陪伴我們,將稀缺的保暖衣、電解飲料、雨衣、食物等先給我們,他們再自己用……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們自己也非常疲憊,卻依然保持冷靜、沉著、細緻、耐心,讓人由衷佩服。”

 

為表謝意,獲救後的遊客寫下一篇誠意滿滿的千字長文,希望找尋當日救其于危難中的恩人。消防員的回復則更為暖心,“當日曾經承諾‘有我們在,一定救出你們’,雖然不容易,我們最終仍成功完成這任務……從來不覺得自己是英雄,但最榮幸是可以跟一眾英雄並肩工作,用行動及態度影響周圍的人。”

 

“我們絕不會丟下任何一個處在危險中的人,這是職責,更是信仰。”周信傑坦率地説。

 

按照目前的輪更制度,消防員在當值24小時後可連放兩天假。聽起來,這份工作薪酬高、福利好,但實情遠非想像中容易。連續候命24小時,到底怎樣度過?

 

消防處職工總會主席聶元風告訴記者,除去日常訓練,當值消防員還有大量事務需要處理。例如多次檢測裝備,確保所有工具有效運作,“哪怕小小錯失,都可能將自己或隊員置於危險境地,所以必須反復、仔細進行檢測。”

 

另外,消防員會每天抽時間外出檢查街井、樓宇通道等;傍晚還有講堂時間,由經驗豐富的前輩分享經驗或講解新增的部門條例。晚上10點45分之後,消防員可作適當休息,但不能熟睡,若收到指揮中心分派的工作仍需要在1分鐘內出車前往救援現場。

 

消防安全,全面檢查

 

2018年初,消防處製作出最新一輯消防安全廣告,張貼于全港各區的巴士車身。照片上的客廳堆滿雜物、通道狹窄、災患眾多,上方醒目地寫有“冇事好地地,有事你點走?(沒事還好説,有事從何逃?)”為每位市民敲響了警鐘。

 

“我們銳意加強發牌照、執法、防火和消防安全等範疇的工作,務求防患于未然。”李建日為記者翻查數據稱,消防處在2017年共進行39.9萬餘次防火巡查,平均每天近1100次,較前年同比增加7%。巡查範圍包括建築物的消防裝置及設備、逃生通道、通風系統、危險品儲存量及持牌處所等,共發出萬餘張“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同時,因應2016年迷你倉大火事故,消防處正在擬訂新法例,全面檢查舊式工業大廈的消防裝置、耐火結構及救援通道等。

 

自1997年起,香港消防處還推出“消防安全大使計劃”,旨在訓練來自社會不同界別的志願人士成為大使,提升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根據最新數據,已有逾14萬名市民參與訓練並完成課程。

 

“走向社區、走近街坊、走入學校,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人懂得逃生!”周信傑誠懇表示,在救災扶危的背後,消防處的第一要務就是教授市民如何避免災難發生。(記者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