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水淡化技術助力南海永興島擺脫用水困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消息(記者張雪 實習記者楊柳葉):南海島礁島嶼分散,淡水資源短缺。一項海水淡化工程使得南海島礁的用水困境得以解決。

 

中國2016年7月開始在南海永興島投産運行了海水淡化廠。海水淡化産能達到每天一千噸,解決了島上居民的日常用水。在海水淡化工程投入使用之前,南海島礁上居民生活用水只能靠收集雨水或者用船從海南島運送。

 

這項海水淡化技術是中國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研發的,王生輝先生是該研究所海島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近日,王生輝先生做客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南海之聲《南海週刊》節目,講解中國海水淡化産業發展及前景。

 

如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是世界各國相關科研機構面臨的難題,而海水淡化的電耗佔據了成本的近一半。此前,全球海水淡化能量回收技術主要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研發的部分能量回收技術及産品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王生輝先生介紹説,使用了自主研發的能量回收技術之後,中小型海水淡化裝置的能耗降到每噸3到5度,而在使用這項能量回收技術前,每淡化一噸海水耗費的電能高達8到10度。

 

目前,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海水淡化研究,比如以色列、沙特、阿曼、斯裡蘭卡、日本、印度尼西亞等等。王生輝説,中國海水淡化的整體集成技術和技術運用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但個別裝備品質與最領先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

 

  王生輝還透露,目前在中國所有的沿海省份都有海水淡化工程用於居民供水或生産用水。除了保障海島和沿海地區生産生活用水需求,海水淡化技術還可應用到其他領域,比如在中國西部農村很多有充足地下水但水質不合格的地區,可以用海水淡化技術遷移處理苦鹹水。此外,在再生水回用、中水回用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