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龍舟隊:同舟共濟 拼盡全力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6-11 11:12:02 | 來源: 新華網 |
炎炎烈日下的香港赤柱正灘,震天的鑼鼓和吶喊聲中,人們的目光不自覺地被龍舟吸引。端午將至,長洲島、沙田、香港仔、荃灣……香港多個海灘被賽龍舟這項古老運動“佔領”。
與內地賽龍舟大多在江河中進行不同,由於擁有多個開闊平靜的港口,香港的龍舟比賽大多在海中進行。目前香港有近280支龍舟隊,每年有近60場大大小小的比賽。對港人來説,賽龍舟不僅是端午時才有的民俗項目,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龍舟隊在赤柱訓練的情形,新華社記者呂小煒 攝
記者在赤柱海灘邊見到剛從龍舟上下來的蔣肇軒,他是閃耀永明龍舟隊的划槳手,平時則是一位金融從業者。在賽前繁忙的訓練之餘,他對記者講述了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情形。
“我大腦一片空白,好像連怎麼划槳都突然忘記了。”蔣肇軒説。
在比賽的鑼鼓聲中,飛濺的水花打濕了他的眼睛和身體。還來不及擦一擦,就要立刻集中精力,劃第一槳。這與平時訓練完全不同。“我看了一眼身邊的隊友,心想硬著頭皮上吧。”他回憶説。
“賽程過半時,有的隊員已體力不支,有的隊員還有餘力,但勉強還能維持統一。”蔣肇軒向記者講述龍舟比賽時的種種細節。終點近在眼前,還有最後40板。由於體力原因,他發現隊友們的節奏幾乎都亂了。關鍵時刻,不知是誰喊起了他們平時訓練的口號“Power!Up!(加油)”。不同年紀、不同職業的隊友們突然又有了統一的節奏。
在一聲聲的“Power Up”中,蔣肇軒所在的龍舟衝過終點線。
香港龍舟錦標賽的賽道一般長300米,到達終點要劃100板到120板。“每一板都需要高度專注,全力以赴。”擔任龍舟教練近20年的侯志輝説。
“為鼓足力氣,劃前30板時,我們都是不能呼吸的。”香港福建菁英龍舟隊的劃手趙松梅告訴記者。不同的龍舟隊伍有不同的技巧和“戰術”,趙松梅的隊伍前30板會拼盡全力。
臨近端午節,趙松梅所在的龍舟隊已連續5個週末參加各類比賽。與所有的集體項目一樣,賽龍舟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每週一、三、五的晚上,從事廚師行業的趙松梅都會到葵涌貨運碼頭,在燈光和汽笛聲中與隊友一起訓練兩個多小時。
“我從七八歲就開始接觸龍舟了。”在福建農村長大的他,小時候經常上龍舟,“記得有一次我剛開開心心地跟大人一起坐龍舟回來,就看見媽媽拿著竹條在岸上等著準備揍我”。
15歲從福建來到香港以後,趙松梅一度遠離龍舟。直到2015年,他經朋友介紹加入了香港的龍舟隊。入隊後,他深深感受到香港龍舟運動的繁盛。目前,香港有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龍舟嘉年華等多個國際性賽事,超過80%的龍舟隊中有外籍人士加入。
按照船的大小,香港的龍舟可分為大龍、中龍和小龍。一般參加國際標準賽事的龍舟是中龍。船上會有18到20名隊員、一名舵手和一名鼓手。
香港幾乎沒有專業從事賽龍舟的運動員,所以同一條船上的隊員平日的身份完全不同。在工作日,他們是裝修工人、寫字樓文員、政府工作人員等等;在週末,他們換上統一的隊服同舟共濟。
侯志輝説,在龍舟上,隊員們回到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情感——為了一個目標而拼盡全力,這也是賽龍舟最美的地方。
不僅是普通人,香港還有一支名為“黑武士失明龍舟隊”的盲人龍舟隊,侯志輝在隊中擔任顧問。隊伍中一半是盲人隊員,一半是義工。龍舟給了這些盲人生活的快樂和動力。
“在公司工作時,總覺得誰的業績最好誰就最叻(厲害)。而到了龍舟上,發現真的不是這樣,劃得最快的人一定不能心急。因為一個人的‘快’,並不能提高集體的速度。大家的統一、協調和默契才最重要。”蔣肇軒説,“上了船你就會明白,每一板我們都在拼盡全力。”
回望與龍舟多年的緣分,趙松梅説,喜歡劃龍舟不僅是因為能鍛鍊身體,還能更痛快、更熱血地感受運動的激情。蔣肇軒則表示,在龍舟上,他不僅見過香港最美的海景,也明白了集體的真正含義。
“全力以赴前進,集中精力拼搏,整個團隊親密無間合作,這就是龍舟裏透著的哲學。”侯志輝説。(新華社記者 周雪婷)
相關新聞
- 2018-06-06飲食習慣是一種關於家鄉的記憶——台北南門市場的“粽子故事”
新聞推薦
- 25萬人上凱道發聲!馬英九勸賴清德“好自為之”被6.6萬人點讚2025-04-27
- 稅惠宣傳進企業 精準服務促發展——瀋陽市舉辦“臺港澳企業稅務政策解讀會暨臺港澳企業家座談會”活動2025-04-27
- 漢臺青年東湖高新企業行:解碼AI新圖景,共探發展新機遇2025-04-27
- 平樂榕津第十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開幕2025-04-27
- 台北、桃園、台東雲南同鄉會騰衝開啟尋親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裏 青春共旅——“相約桃花源·攜手向未來”2025年兩岸青年交流研學營側記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