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觀點:台灣已陷全面低薪的人才危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06-15 15:21:52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中國時報”13日發表評論説,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上個月公佈2018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的排名大幅下降3名,變成第17名,是近9年來最差。台灣首度被大陸超越,在亞洲退到第4名,也低於香港和新加坡。
評論説,島內有人以台灣還在前20名內沾沾自喜,官員也出面信心喊話,説未來幾年排名有機會好轉。不過觀察世界競爭力報告的四大項目:經濟表現、當局效能、企業效能及基礎建設,台灣今年排名全數下滑。其中企業效能下滑最多,主要是勞動市場細項指標已經掉到後段班,從去年的26名大幅滑落到第38名。
這是一個嚴重警訊。台灣的環境難以吸引高階人才、人才外流、企業對吸引及留住人才的重視程度落後,高階經理人國際經驗不足,以及報酬不具競爭力等,都是IMD調查中拉低台灣競爭力的主因。這印證了不少有識之士的看法:台灣人才不足,嚴重影響了國際競爭力。
不可諱言,近幾年來大陸改革開放,經濟起飛,挾著龐大市場與成長機會,吸引國際企業進駐,不僅國際人才來臺減少,台灣年輕世代也紛紛西進淘金。
東南亞國家也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國際專業人才顧問機構指出,台灣高階主管薪資低於大陸和香港,甚至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超越。台灣從基層員工到高階主管,已經陷入全面低薪,難怪30歲以下年輕世代寧可離開台灣舒適圈,到東南亞尋找僅存的機會,開餐廳、開咖啡店、投身遊戲電玩産業,7年間赴東南亞就業的人數增加了1倍。
人才外流,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外在拉力,但台灣內部近來種種作為卻等於把人才往外推,讓情況雪上加霜,更是令人憂心。最明顯的是台灣有不少人被意識形態所困,把人才的流動和忠誠度畫上等號,甚至對傑出企業家、國際級學者也動輒污名化,冠以圖利、肥貓等種種負面稱號,要求不合理的齊頭式平等。
長此以往,不但高階專業人才卻步,台灣僅有的國際級的人才也心灰意冷,大嘆不如歸去,台灣更難以延攬、留住頂尖優秀人才。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曾發佈全球人才報告,警告台灣人才外流將在2021年達到世界第一,果真如此,台灣加速陷入腦力空洞化(Brain Drain),更難在世界競爭的舞臺上,享有一席之地。
人才的養成需要時間與金錢大量投入。美國的競爭力排名長年以來領先全球,原因在於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學校,提供非常有競爭力的薪酬條件,聘請最好的師資、用最好的教學研究資源與設備,提升教學術與研究水準,並和企業密切合作,培育人才。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近年來在全球排名突飛猛進、香港、新加坡也一直擁有領先的教育與學術環境,吸引全世界一流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企業要永續長青,更必須延攬、栽培專業人才,倚賴其全球運籌管理能力、靈活思考應變能力、數位商務實力,以及關係深化力等軟硬體關鍵實力,才能持續升級,維持領先。
回顧上世紀,台灣曾經憑優質的高等教育提供企業充沛的高階人才,也曾排除萬難,提供優渥條件爭取海外專業人士,造就了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跡。如今情勢一百八十度逆轉,台灣人為爭取更好的出路、更大的發揮空間而競相出走,往往一去不回,實力也將因此流失殆盡。
要如何力挽狂瀾,留住人才?這是各方都要努力的功課。一來臺當局要帶頭創造尊重人才的環境,制訂延攬人才的政策;再者,學校要走出象牙塔,和企業密切合作,培養産業所需的人才;而企業也要以發展人才為己任,發掘並培育優秀人才。當然,台灣的年輕世代要有追求卓越的旺盛企圖心,積極接受挑戰,提升格局和視野,證明自己值得栽培,成為國際化的人才。唯有如此,在未來全球競爭力的戰場上,我們才有機會再創佳績。(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 2018-06-15“舌尖上”的進口博覽會吸引世界目光 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前來“搶位”
- 2018-06-15海南將與香港攜手開拓國際客源市場
- 2018-06-13香港金融界人士:離岸人民幣業務迎來新機遇
- 2018-06-13讓新亞歐大陸橋成為“平安大道”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