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爸爸”一年盈利5000萬秘方:靠品質和流量
編輯: 白宇坤 | 時間: 2018-06-19 10:23:30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常爸”,是黃任這幾年的新名字。
3年前,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的黃任從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資銀行辭職,創立“常青藤爸爸”公眾號,投身學前教育行業。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他坦言,這樣的轉變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為了陪伴孩子成長,二是商業嗅覺。
這個公眾號目前已形成電商、內容付費、出版物和啟蒙體系課為主的創業項目,2017年盈利5000萬元。
陪孩子成長是他創業的“導火線”
黃任曾經是一名每天西裝革履、出入于各種談判場合的“投行金領”。如今,當記者在位於北京銀河SOHO的一間辦公室見到他時,他身穿棉質T恤和室內拖鞋,周圍放滿了兒童英文書籍,整個人十分放鬆。
想陪伴孩子成長是黃任創業的“導火線”。他在投資銀行主要做公司的上市和並購工作,時間圍著客戶轉,出差更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我去香港出差一個月,回來之後,7個多月的孩子已經不認識我了。我想去抱抱孩子,孩子嚎啕大哭。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太大了。”黃任説。
他開始抽出時間陪孩子,每天都會陪孩子散步,交流。希望多陪陪孩子的意願越來越強烈,黃任萌生了辭職做育兒教育的想法。
黃任是一個較真的爸爸。他買了很多所謂育兒專家的育兒經,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然而,他很快發現了育兒市場上的缺陷和亂象。
他回憶,一本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寫的書中提到,“3歲前的孩子不能學習外語”。起初,黃任對於這本“權威書籍”的內容深信不疑,但在美國看到了相關學術研究中完全不同的論述後,他才發現,國外的育兒知識書籍裏有大量的論文引用和數據支撐。
這讓黃任感到氣憤,“一本書出版10萬冊,裏面一些拍腦袋的結論,不知道會影響多少人!”
意識到國內市場上啟蒙教育內容良莠不齊,優質原創內容極度稀缺的痛點,黃任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機。從投行轉戰教育領域,黃任認為這完全符合商業邏輯,“我是個理工男,拿出科學研究的勁頭兒去調查探索,我就想做這個事情,解決這個痛點。”
從冒出來想法到辭職創業,他只用了兩個月,“我沒有經驗和資源,就找到了李開復,沒想到他很支持,投了一筆錢作為啟動資金。”
“當時就是覺得我可以做得成,就是很樸素的自信,也沒有想過會失敗,很自大地説一句,哪怕失敗了我也不怕找不到工作。”黃任説。
成功靠“兩個量”——品質和流量
2015年6月1日,“常青藤爸爸”公眾號開始運營,針對在育兒過程中的體會,黃任組建了內容研發團隊。這個公號一開始主要以內容創業為主,分享科學育兒知識,推薦優質的教育資源。漸漸地,黃任被粉絲稱為“常爸”。目前,“常青藤爸爸”擁有百萬粉絲群。
在市場競爭中,黃任認為,自己能夠闖出一片天,首先得益於不一樣的啟蒙教育理念。他舉例兩個詞的區別:“‘習得’和‘學得’有什麼不一樣呢?‘習得’是無意識的學習。在美國,沒有哪個媽媽會對孩子説複數要加s,也很少告訴他們要區分he和she,這些都是自己慢慢就知道的。‘學得’是有意識地學習,孩子來學習‘他是he,她是she’,就是為了記憶。‘習得’對孩子來説沒有任何負擔,就是提倡孩子在兒歌、繪本裏快樂地學習。”
在黃任的辦公室中,摞放著他通讀研究過的數百本英語學習繪本,“我們主打的英語啟蒙方法,就是我在教育兒子的實踐中結合很多外國先進教育理念得出的。所以我很有底氣。”他説。
面對現在以線下課程為主流培訓方式的早教市場,從微信公號起家的黃任堅持線上為主的發展模式。在他看來,做線上教育不僅在於贏得更大的用戶數量,還在於現在公司主營的是知識付費板塊,“現在核心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高知家庭。因為這些群體很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願意為知識埋單。”
黃任獲得了知識付費的紅利,“去年盈利5000萬元左右,今年預期是1.5億元。App的付費用戶有4.5萬人左右。”
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黃任認為,就是靠了兩個“量”——品質和流量。他説:“兩手都要硬。品質是立身之本,有好的東西就有了市場。流量也很重要,就是要做好行銷宣傳。”
黃任表示,“常青藤爸爸”有獨特的運營模式,這是他通過微信公號創業成功的秘訣之一。“我們平臺上有很多忠實粉絲都是高知父母,他們本身就是自己的小圈子裏的意見領袖。我們發佈這些課程後,會邀請這些‘意見領袖’來推廣課程。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不用開口説,他們認可內容就已經在推了。”
“這些‘意見領袖’看到好的東西特別願意分享,而且他們在自己的圈子裏有良好的口碑。不好的東西,你給他再多的錢,他也不會幫你去推,好的東西你不給他錢,他也願意去分享。我們堅持做好的産品,也會鼓勵這些意見領袖幫我們推廣,這是我們的秘訣。”黃任説。
“無論多麼國際化,也不能丟掉我們的傳統文化。”目前,黃任不斷擴展內容,從最初的英語啟蒙擴展到國學。今年年初,出版了《教孩子唱學最美古詩詞》。在今年4月,和“諸葛學堂”合作,推出了60堂精講詩詞課程。此外,“常青藤爸爸”還在研發音樂、體育類的線上課程,努力拓展三四線城市業務。(實習生 張修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相關新聞
- 2018-06-11兩岸人才交流對接活動在廈門舉行
- 2018-06-11【微視脫口秀】海峽“良”岸系列之海峽論壇十週年
- 2018-06-13未來深圳會繼續加強對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的支持
新聞推薦
-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2024-11-06
- 兩岸青年:互學互鑒 相交相知2024-11-06
- “熒燭末光,增輝日月!” 69名港澳臺“小葉子”組團上崗!2024-11-06
- 珠海航展即將開幕,台灣島內高度關注2024-11-06
- 中新網評:《中國人》擊碎了他們的“玻璃心”2024-11-06
- 明代畫家唐寅“琴士圖”亮相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