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遺産名錄》新增了哪12處考古和自然遺址?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07-03 10:23:23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意大利工業城市伊夫雷亞是新增的12處遺址之一(圖片來自合眾社網站)
美媒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世界遺産名錄》中增加了12個考古和自然遺址。
據合眾社7月1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的清單為世界各地的遺址景點提供國際公約下的法律保護。
在2018年的新增名單上,包括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國家公園,理由是一座大壩對該遺址的影響。
報道稱,肯尼亞的Thimlich Ohinga考古遺址也被列入了名單,這是該國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傳統遺跡。
委員會説,“這是傳統的大型純石塊圍墻遺址的一個特例,是維多利亞湖盆地最早的遊牧聚居地的典型例子。”
報道稱,名單中還收錄了阿曼的蓋勒哈特古城,理由是它為古代阿拉伯東岸、東非、印度、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聯繫提供了考古證據,而沙特阿拉伯的阿爾阿薩綠洲則因“獨特的地理文化景觀”而被收錄。
另外4個入選的地點包括孟買的維多利亞哥特式和裝飾藝術建築群、伊朗由8個考古遺址組成的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景觀、日本長崎與天草地區的隱匿基督教遺址,以及韓國的山寺-佛教名山寺院。
報道稱,這些地點被選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對該地區在文化和宗教上的重要意義。
6月30日公佈的名單中還收錄了丹麥的因紐特人狩獵場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以及德國赫德比和達內維爾克的考古邊境景觀。
報道稱,之所以選擇這些遺址,是因為它們對了解該地區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且這些地區的考古價值保存較好。
該委員會還在名錄中收錄了意大利工業城市伊夫雷亞和西班牙的哈裏發城市梅迪納阿爾扎哈拉。
伊夫雷亞被選中是因為它體現了“現代工業生産與建築之間的關係”,而梅迪納為研究已經消失的安達盧斯伊斯蘭文明提供了條件。
報道稱,該委員會還將2009年被列入瀕危名單的伯利茲大堡礁保護區從《世界遺産名錄》中刪除。(編譯/王笛青)
新聞推薦
- 臺媒:臺陸委會擬“修法”限制台灣民眾申領大陸居住證2025-02-19
- 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 這場重磅會議還釋放了哪些信號?2025-02-19
- 《關於修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協議二》將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2025-02-19
- 全球第一!《哪吒2》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2025-02-19
- 中國大片熱映海外!“跟著電影遊中國”啟動2025-02-19
- 犯錯、改錯、再犯錯、再改錯……這就是美國“對臺折騰律”!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