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抗擊美國貿易戰,中國有能力付出一定的代價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07-10 11:36:45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貿易戰沒有贏家,所以中美之間打響人類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雙方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價,承受損失。對此,中國早有預估並做好了應對預案。
9日晚,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宣佈了四項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措施,包括:持續評估各類企業所受影響;將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主要用於緩解企業及員工受到的影響;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加快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若干意見,強化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營造更好投資環境等。顯然,中國政府為降低貿易戰損失,正打出一套標本兼治的組合拳,體現出強大的風險控制能力、抗擊貿易戰的定力與耐力,以及“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
正如有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美國此次對340億美元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將對中國的一些相關企業造成衝擊,並對企業員工以及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對於這些後果,中國政府早有認識,所以一直明確表示“不想打”。然而,這場貿易戰,中國政府又不得不打,不得不奉陪到底。因為有識之士早就看出:美國發動貿易戰蓄謀已久,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所謂貿易平衡,核心是要打擊中國高科技創新能力,從根本上遏制中國的發展,甚至想迫使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改變中國的發展道路。
因此,抗擊美國貿易戰,對中國而言,是事關國家核心利益、民族未來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的大事。為此,中國唯有不惜付出一定的可控代價,承受一定的邊際損失。
當然,任何利益的損失,對中國整體而言是局部、小範圍的,對個體或個別企業則可能産生較大影響。基於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中國政府必然會想方設法把不利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中國商務部此次宣佈的前兩項措施,是針對受損企業和員工推出的直接有效的應對辦法,可以緩解他們燃眉之急。第三條措施旨在鼓勵企業增加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這是從企業長遠發展給出的建議,本來貿易夥伴多元化就有助於分散風險。而第四條建議,則是從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切實保護企業發展軟環境的層面進行設計,來對衝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中國市場的凝聚力。人們注意到,中國證監會8日宣佈將進一步放開外國人開立A股賬戶,這是中國按照既定方向和方案,有序推進資本市場的開放。一個高品質發展的資本市場,自然是抗擊美國貿易戰的有力支撐。
由於中美貿易戰剛剛開打,未來存有很多變數,所造成的影響在動態變化中,中國的應對方案也必須隨時調整。對此,中國商務部表示會不斷完善政策組合,歡迎社會各界多提供意見建議。可以預計,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展演變,中國政府的止損方案還會不斷調整優化,力求將損失減小到最低。
在抗擊美國貿易戰中,中國真有能力付出一定的代價嗎?人們看到: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這意味著,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中國經濟也可以實現內循環。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91%源自內需,內需裏又有六成靠消費拉動,且這種消費需求在不斷升級,市場活力充沛。更重要的是,中國創新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創新驅動發展使得中國經濟具有更強的韌性。此外,中國始終按照既定戰略不斷擴大開放,大大增強了外界的信心。中國美國商會最新發佈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74%的會員企業今年計劃擴大在華投資,這一比例為近年來最高。
抗擊美國貿易戰,對中國而言是一場“國運之戰”。中國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中國人血脈中既流淌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英雄情懷,也蘊含著“舍小家顧大家”的平民風骨。面對這場“國運之戰”,中國人深知“有國才有家”,因而願意承受個人生活方面暫時的損失,與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共克時艱,上下同心,維護經濟持續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長遠大局。這正是中國抗擊美國貿易戰的最強底氣!(國際銳評評論員)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2024-11-12
- 藍廳觀察丨菲律賓出臺涉海“惡法” 包藏險惡用心2024-11-12
- 特寫: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增進彼此認同的“良方”2024-11-12
- 殲-35A、嫦娥六號月背樣品、貨運航天飛機……本屆航展“亮點”紛呈!2024-11-12
- 電影出海!中國電影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為國際市場注入新活力2024-11-12
-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中國角開幕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