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音樂人看甘肅:西北民樂初體驗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7-12 15:50:31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7月11日,“青春作伴、與樂同行”--兩岸青年音樂人公益交流活動來到甘肅臨夏市舉行交流活動。(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當台灣少數民族的旋律融入到大西北的花兒民歌,會産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當三弦遇到吉他,會碰撞出什麼樣的音樂火花?當來自兩岸的青年民族音樂人相聚在甘肅,又會有怎樣精彩的互動交流?
7月11日,“青春作伴、與樂同行”--兩岸青年音樂人公益交流活動來到甘肅臨夏市,兩岸青年音樂人們圍繞主題“花兒與少年”,與當地花兒藝術家互動交流、合作演藝,舉行兩岸青年音樂交流活動。
“花兒”,又名“少年”,是流行于西北地區的多民族民歌,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作為花兒的起源地之一,臨夏地區自然不乏花兒“好手”。交流活動現場,數位當地優秀的花兒音樂人攜二胡、三弦等民族樂器現身,與到訪的兩岸青年音樂人展開熱烈的音樂交流。
現場,一位當地花兒演奏家帶來了西北特色民族樂器“咪咪”,其雙簧氣鳴式的精巧構造和清脆高亢的音色引發了兩岸青年們的“強勢圍觀”;傳統説唱藝術“河州賢孝”國家級傳承人王威學敘事性十足的表演也同樣“抓耳”,一首反映臨夏當地歷史真實事件的《韓起功抓兵》令在場來賓讚嘆連連。
兩岸民族音樂融合:找到彼此的默契
青年音樂人們在活動中相互切磋學習,經過短時間的磨合,共同配合完成了兩首花兒民歌《花兒與少年》《山丹花令》。值得一提的是,《花兒與少年》在兩岸音樂人的演繹下,在經典的旋律中加入了台灣阿美人的特色唱腔。對於這種“混搭”的詮釋,臨夏當地音樂家、“河州賢孝”國家級傳承人王威學給出了“十分滿意”的評價。
“不管是哪個民族的音樂,最後總能找到彼此的默契,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王威學表示,通過這次兩岸青年的交流活動,他第一次聽到台灣少數民族優美的音樂,也第一次將臨夏花兒、河州賢孝的音樂表演給台灣的朋友,這樣的交流對民族音樂的傳承與推廣大有脾益。
西北民樂初體驗:“很想一頭栽進去!”
大西北的花兒音樂對台灣青年琵琶演奏家李英鳳來説算是“初體驗”,無論是小巧精緻的民族樂器“咪咪”,還是三弦老師綁上的大大的三弦指甲,都讓她覺得很新鮮、很“酷”。“花兒音樂雖然短時間內很難完全吸收,但在和當地音樂人交流的過程中,彼此的音樂碰撞所産生出的火花是最寶貴的經歷。”
在北京發展10年的李英鳳目前是一名音樂老師,她認為,作為老師,就是要不斷吸收和積累,自己學到更多,才能教給學生們更多。
同樣是首次接觸西北民族音樂花兒,台灣青年古箏演奏家沈曉菁表示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學到了最地道的花兒音樂,而且越學越“上癮”:“由於時間倉促,我們可能學到的只是花兒的皮毛。但是一旦接觸了它就會被它吸引,會一直想再深入地去了解,有種很想一頭栽進去的感覺!”
既熱愛台灣少數民族音樂的歡快、又欣賞西北地區民樂的悠長,接納不同民樂風格的沈曉菁目前正在大陸進行民樂培訓領域的創業。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對祖國的民族音樂和樂器不再産生距離感,“讓每個人都可以‘玩起來’”。
本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中文網策劃並主辦。活動於7月8日至13日赴甘肅省廣河、臨夏、甘南地區進行采風和公益交流活動。(中國台灣網7月12日臨夏訊 記者 陳文韜)
臨夏當地音樂人與到訪的兩岸青年音樂人展開音樂交流。(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交流活動現場。(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西北特色民族樂器“咪咪”。(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相關新聞
- 2018-07-122018海峽青年創新創業季在溫州全面啟動
- 2018-07-12上海“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啟動 26名台灣青年入選
- 2018-07-112018年“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在滬啟動
- 2018-07-112018年全國臺聯第十五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在北京開營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2024-11-12
- 藍廳觀察丨菲律賓出臺涉海“惡法” 包藏險惡用心2024-11-12
- 特寫: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增進彼此認同的“良方”2024-11-12
- 殲-35A、嫦娥六號月背樣品、貨運航天飛機……本屆航展“亮點”紛呈!2024-11-12
- 電影出海!中國電影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為國際市場注入新活力2024-11-12
-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中國角開幕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