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通美國演講真有心要與大陸和解?

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上任後首度訪華盛頓,18日出席智庫論壇的發言,被視為蔡英文意志與理念的展現,引起諸多討論。香港中評社7月20日發表評論員林淑玲的評論指出,一篇3200字的發言,親綠專家認為具有一定程度善意,偏藍學者認為是為取悅美國激化意識形態對立,直接開罵的也有,認知南轅北轍。這不是瞎子摸象,而是蔡當局兩岸論述風格,少了一致性、穩定性,想要滿足各路人馬,卻總是兩頭落空。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據報道,蔡英文將在8月15日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並“過境”美國。陳明通打頭陣,7月16日至23日訪問華盛頓及紐約,期間台灣方面陸委會委託台灣民主基金會與美國傳統基金會18日在華府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為蔡英文“美國行暖身”。

 

陳明通在華府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路徑思考的四點主張”,在和的部份,他重申蔡英文2016年520就職演説基調,“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並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他並提到“整個民族沉痛的歷史記憶”。

 

硬的部分則火力四射,在華府嚴詞批判北京“運用“銳實力”(sharppower)輸出意識型態,影響各國政府內部決策,讓許多國家提高了警覺,同時注意到中國大陸擴張制度控制、改變全球秩序的企圖。”用詞甚辣,全文中批評大陸的部份,多於尋求和解的章節。

 

一篇演講有硬有軟,蔡當局此舉究竟是要爭取美國支持,結合美國“反中派”,讓蔡8月得到優於過去的過境規格與大陸抗衡?還是真有心要與大陸和解?無從捉摸。光是台灣學界都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遑論是已毫無互信基礎的大陸,更不容易只挑好的看,無視對大陸的硬調談話,以及“聯美抗中”的氛圍。

 

蔡當局最近的“兩岸牌”經常是如此呈現,缺乏一致性、穩定性,這也是兩岸互信一直建立不起來的關鍵!

 

一下要和,一下要打,或是在不同場合講不同的話,與深綠見面講一套,換個場合又是另一套。乃至於同一個蔡當局,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話,蔡英文就職演説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尊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賴清德卻在“立法院”大剌剌説他是“台獨”政治工作者。最近又新來了一位“台獨”故宮博物院院長,訴求要把故宮“台灣化”。

 

蔡英文上任以來多次提到“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屈服於壓力、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以兩岸量體、軍力之懸殊,台灣身為弱勢的一方,毫無疑問更須要審慎的處理與大陸的關係,怎麼説就怎麼説,如果忽東忽西,忽左忽右,最後一定是做白工。像現在這樣,蔡當局覺得已對大陸表達了“善意”,大陸卻認為蔡是説一套做一套。蔡也惹惱了“獨”派,支持度如江河日下,落得裏外不是人。

 

文章最後説,蔡當局若能在兩年前到現在都保持一致、穩定的善意與大陸互動,相信也不會鬧到這麼僵。如果風格不改,該決斷的不決斷,還會有轉圜的機會?實在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