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商大陸創業新風尚:青睞“輕資産”模式

前一陣看島內新聞,滿滿都是台灣水果滯銷的消息,從香蕉到鳳梨再到火龍果,産量多,銷量成問題,不得不賤價出售甚至用來做肥料,一時間果賤傷農的各種感慨熱議充斥著島內電視網絡媒體。

 

對此,在島內執政的民進黨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中常會上怒批“農委會”應對令民眾無感,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的“香蕉新吃法”,即帶皮水煮配醬油大蒜,更是引發群嘲。有網民譏笑説,“你不説我還以為吃水餃咧”。其實也是,這話要是果農的鄰居大媽幫出的主意也就罷了,作為堂堂臺當局“行政院長”,如此應對産銷難題,難免貽笑大方。面對關乎果農的收入生計的大事,民進黨當局顯然沒有盡到責任。

 

對此,島內媒體也給台灣果農提出了一些對策,比如在大數據發達的情況下,預先計劃種植,用島內的話來説就是“聰明種”,但是這事臺當局“農委會”和民進黨事先沒做,面對果農迫在眉睫的難題,顯然屬於馬後炮。

 

還有提出應該把水果進行深度加工的,比如鳳梨加工成鳳梨酥,雖然解決了生鮮水果保質期短的問題,但是有人提出島內的特産“鳳梨酥”因最近陸客減少,作為特産和伴手禮的銷量也大受影響,屆時鳳梨滯銷變成鳳梨酥滯銷,只是轉移而不是根本解決問題。

 

還有人提出要拓展市場,但臺當局所謂“新南向”政策收效甚微,幾乎處處碰壁,只是口頭上沒有明面承認失敗罷了。何況,東南亞各國的水果生産和台灣島的水果幾乎是同類競爭,更不可能讓出自家市場,分一杯羹給台灣。

 

如此種種,在在顯示民進黨政策能力不足,沒有照顧到寶島台灣水果的産銷規劃。經濟能力有限,沒法拓展市場,幫上果農什麼忙,只好為大家出點主意當水餃一樣自己吃,聊以塞責。

 

島內的果農怨氣也越來越大。因為從民進黨執政兩年績效來看,民進黨搞政治鬥爭是把好手,搞經濟委實外行。民進黨的人才打選戰有一套,懂民生的卻沒幾個出彩。民眾看穿了民進黨“講幹話”的實質之後,與民進黨也漸離漸遠,民進黨政要人士民調一路下跌。而民進黨為了轉移矛盾焦點,一味把鍋甩給國民黨和大陸,雖然可能煽動民意于一時,但自身拿不出政績,時間久了自然現形。

 

有島內網民評論説,事到如今,民進黨已經成功得罪了島內勞工、軍公教退休人員、國民黨、新黨等島內政黨,與大陸形成僵局,連青年也都和民進黨漸行漸遠,紛紛加入西進大陸浪潮,曾經的戰友時代力量黨也已經鬧翻,陳水扁更是在社交媒體上整天和蔡英文唱反調,如今的民進黨顯然是越來越不得民心,越來越孤立,再不反思和改正自己,即將被更多的民眾拋棄。(李林)

 

來源:中國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