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東憶劉以鬯:他是香港純文學無可爭議的代表人物

正在進行的第29屆香港書展日前特設追憶香港“文壇宗師”劉以鬯的講座,劉以鬯太太羅佩雲、出版劉以鬯15部作品的獲益出版社社長東瑞等出席。

 

主持講座的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認為,劉以鬯是五四現代文學與香港文學的橋梁;他立足香港,在雅俗之間掙扎,堅持創作純文學;他發現西西、也斯等大批作家;從他開始,香港文學的主流就是現代主義,他是像金庸一樣重要的作家,是香港純文學無可爭議的代表人物。

 

講座開始前,許子東接受中新社專訪,講述他與劉以鬯的人生交集。上世紀九十年代,許子東受邀編輯《香港短篇小説選》,當時他決定先向幾位比較權威的作家尋求意見。

 

“劉以鬯是我第一個找的。因為他最有代表性,香港文學最有代表的兩個作家,一個是金庸,一個是劉以鬯。”許子東認為,華文社會來講,香港文學真正的特點、真正能夠站得住腳跟的部分,一個是武俠小説,一個是專欄散文。但香港也有自己的純文學,文藝小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劉以鬯。

 

香港嶺南大學在2014年舉辦劉以鬯研討會,很多香港文學研究者參與,時年95歲的劉以鬯和其太太也有出席。許子東説,由於劉以鬯聽力不太好,所以出席各類會議和活動時,他都是與太太羅佩雲一起出現。許子東初次與劉以鬯見面,就在其創立的《香港文學》辦公室用上海話聊了三、四個小時。“真人印象很好,他也很親切,因為他沒有那麼多機會講上海話。”許子東説,那場對話中,劉以鬯講得最多就是依靠文字在香港謀生的掙扎與困境。

 

“這種專門為作家開的研討會極少。”許子東説,一般來講,作家去世以後也不見得有這樣的待遇,作家在世的就更少。在他印象中,嶺南大學只在2000年左右為張愛玲舉辦過研討會。

 

許子東表示,香港文學的基本特點是其主流為商業化的娛樂文學,所以金庸做代表是理所當然,劉以鬯代表的是香港文學的支流,這與內地和台灣相反,在那裏通俗文學才是支流。香港純文學一直有困境,他們的價值之一也是在困境當中生長、一直存在。

 

在當天的講座中,許子東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説,劉以鬯當年一天要寫十幾個專欄,他記得清這本雜誌是付房租,那個專欄是付電費水費,不能搞混,餘下的時間再寫自己的純文學小説。

 

不過,他也認為,作家其實有兩個生命,人不在了作品都在,並且作品的生命剛剛開始。他相信以後會專門有人研究劉以鬯,他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而他作品的生命力將會持續存在下去。(中新社電 記者 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