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 穿越古今絲綢之路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08-24 10:20:02 | 來源: 新華社 |
在修葺一新的喀什老城裏,陽光灑滿了咖啡屋。來自德國的一家四口正在討論,哪一種吐魯番葡萄最是美味多汁。
“我們買了大約100種葡萄,作為旅行路上的小食。沒想到,每一種都有細微差別,每個人也都各有所好。”羅亞成回過頭來,向記者解釋道。
“但除此以外,新疆的沙漠、山水、人文和美食,讓我們嘆為觀止。這裡最好吃的是羊肉、拌面和馕,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反對意見!”他的妻子搶過了話頭,他們的兒子和女兒笑作一團。
羅亞成是上海一家化學品企業的總經理,在中國工作生活已有兩年半。舉家搬回德國之前,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旅行,他們選擇了新疆——古今絲綢之路的核心地帶。
“我對古絲路很好奇,也喜歡新絲路連接東西方的想法。這一路走來,從社會治安到基礎設施,都讓我們印象深刻。”羅亞成説。
“比如喀什,是一座老城,更是一座新城。”他接著説。
在喀什老城一戶參與“石榴籽計劃”體驗遊項目的土陶匠人家中,意大利遊客勞拉(左)在土陶匠人吐爾遜·祖農的幫助下給泥胚塑型(5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馬鍇攝
千年古城喀什,乃沙漠中的綠洲,在最西部的邊陲,緊鄰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國界線。這一古絲路上的商埠重鎮,正成為新絲路上的耀眼明珠。
經過了耗資約10億美金的老城改造,往昔破舊的土屋,不再險象環生,卻風情依舊。當地經濟的一大支柱,就是老城裏的商貿和旅遊。在這裡,重商文化與創業精神從未褪色。
一公里外,艾提尕爾清真寺內,國內外的遊客們都會在一面巨幅羊毛挂毯前駐足。導遊介紹説,挂毯上的56朵石榴花,象徵著中國56個民族團結同心。
這不禁令人想起,國家主席習近平説過,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團結一致,共同發展進步。
為了實現這樣的中國夢,習主席于2013年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實現共贏共享發展,此為“一帶一路”倡議。
這個倡議迎來五週年之際,新疆已然崛起。
這裡有多個民族,佔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可居住面積只有9%,卻成了新絲路上全球交流、交通和貿易的前沿。
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站負責人姚亞戈在工作中(7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趙戈攝
大動脈
在1893年出版的《特派記者:篷巴拉克曆險記》中,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想像出一列從歐洲邊疆開往中國北京的火車。彼時,歐亞鐵路和用大炮將人打上月球的念頭一樣,“非常科幻”。
如今,人類並未借助大炮,但早已登上月球,歐亞鐵路也夢想成真。然而,令凡爾納始料未及的是,中歐班列規模如此之大,堪稱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動脈。
自2011年3月首次開行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已突破9000列,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
70%的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出境,進入哈薩克斯坦。阿拉山口距離烏魯木齊460公里,距離阿拉木圖680公里,古絲路上的商隊都會經過此地,但山口更是風口,一年可能有180個大風天。
時至今日,中歐班列的轟鳴聲卻時常蓋過呼嘯的風聲。
早期的中歐班列以中國貨物出口為主,自“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返程班列的滿載率不斷提高。運單翻譯官趙傑常駐多斯特克——列車出境後的首個哈薩克斯坦小鎮,他也留意到進口貨物的種類明顯增加。
“我2013年開始在這裡工作,當時的進口貨單非常單調,主要是鋼鐵和礦石。現在我需要翻譯電子産品、機械部件、無人機配件、紅酒、奶粉等,甚至還有聚酯。”他説。
作為中國最繁忙的邊境口岸之一,阿拉山口集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為一體,連接起中亞、歐洲和亞太三大經濟圈。中國首條跨境原油運輸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也是從哈薩克斯坦阿特勞到達此地,2006年開始通油,此後輸油量不斷提高,目前年輸油量已達1200萬噸。
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作業區負責人姚亞戈説,“中方和哈方各佔50%股份,共同運營管理,見證了我們和中亞的合作,也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的作用。”
在新疆阿拉山口愛菊秦疆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準備搬運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麵粉(7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趙戈攝
大商貿
阿拉山口靠近原材料和市場,也是新疆第一個保稅區所在地,2014年以來吸引了400多家知名企業入駐,總貿易額接近87億美元。
和很多企業一樣,阿拉山口愛菊秦疆食品有限公司有意紮根於此。除了目前已有4000平方米的庫房,正在建一個20000平方米的新庫房和一個1000噸容量的新麵粉廠。總經理胡旭明透露,“今年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小麥大約30萬噸,5到10年內會達到100萬噸。”
從這裡往西南約300公里,霍爾果斯的出口商們對當前的清關便利和簡化手續尤為感激。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成忠一語道破:“‘一帶一路’倡議産生的福利立竿見影。”
他舉例説,“從霍爾果斯運貨到俄羅斯,過去要10到15天,現在只要5天;而在哈薩克斯坦清關,過去要一整天,現在只要兩小時。”
于成忠是河南人,30多年前來到霍爾果斯謀生,靠在街邊賣水果白手起家。如今他的企業每年向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出口7萬噸果蔬産品,中國1000多農戶也因此實現了增收。
“‘一帶一路’倡議是人人受惠的黃金機遇。在我看來,今天的新疆是最安全、最繁榮。”他説。
霍爾果斯地處亞歐大陸腹地,自然條件艱苦。這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最年輕的城市,卻從未缺乏創造力,它的經濟開發區和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都是創新之舉。
在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新註冊公司都能享受五年內企業所得稅全免,第二個五年地方留存的40%繼續全免;在5.28平方公里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全球首個跨境自由貿易區,各國人員、車輛和貨物自由流通,商戶和遊客享受減稅、免稅等優惠,去年出入園人數逾550萬次,是2012年開園時的33倍,交易額高達17億美元,幾乎是前年的3倍。
霍爾果斯,在蒙古語裏意為“駝隊經過的地方”,正如它曾經是古絲路北線的重要驛站;在哈薩克語裏意為“積累財富的地方”,這與它當前的定位不謀而合——中國向西開放的口岸和地區商貿中心。
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汽車排隊進入中方一側(8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胡虎虎攝
大夢想
“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新疆乃至中國更多地方的騰飛。而中國夢,同時聯通世界夢。
習主席在近日發表的署名文章裏説,他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發展戰略,實現共同發展。
當前全球正面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鴻溝拉大,中國則努力破解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建設一個更加包容的21世紀。令人欣慰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支持。
短短五年時間,“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已然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國際社會最受歡迎的公共産品。
在喀什、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這樣的絲路支點城市,這個倡議帶來的改變十分明顯。而那些一時看不見、摸不著的改變,比如人的想法和觀念,影響同樣深遠。
羅亞成19歲的兒子就對記者説,“我對古絲路、新絲路,都是‘路轉粉’。在中國生活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這麼精彩。”
在喀什高臺民居裏,當地土陶藝人吐爾遜·祖農(左)在向來自澳大利亞的遊客介紹自己手工製作的土陶(7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趙戈攝
相關新聞
- 2018-08-24李克強:推動西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再上新臺階
- 2018-08-23習近平向首屆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致賀信
- 2018-08-23“收費員”變身“服務員”——天津港降費提效改革觀察
- 2018-08-23臺商父子歐爸與大侯的“china夢”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