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機構:預計全球氣溫最快12年後就比工業化前升高1.5攝氏度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10-09 09:46:27 | 來源: 新華網 |
10月8日,在韓國仁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48次全體會議舉行新聞發佈會。新華社記者王婧嬙攝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8日發佈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準升高1.5攝氏度。
報告稱,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對人類和生態系統會有更多益處。
在韓國仁川舉行的委員會第48次全體會議當天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6日通過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委員會介紹,這份報告由來自40個國家的91名作者完成,引用超過6000份科研資料。
這份報告的全名為《IPCC在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努力消除貧困的背景下,關於全球升溫高於工業化前水準1.5℃的影響和相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2015年12月達成的《巴黎協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準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併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而努力。委員會的這份新報告強調,如果能將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會比升溫2攝氏度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態環境損害,比如海平面上升會更小,北冰洋海冰消融會更少,珊瑚礁也可避免滅絕。
報告認為,要實現全球氣溫升高1.5攝氏度以內這一目標,全球各國土地、能源、工業、建築、運輸和城市建設等各個層面都應“迅速而廣泛”地改變,以使人為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至2030年要比2010年水準減少45%,2050年要實現“零凈排放”,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消除量對等。
委員會研究人員表示,一些相關行動已經開展,但是需要加速推進。
10月8日,在韓國仁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在發佈會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王婧嬙攝
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表示,這份報告傳遞出的強烈信息之一是,我們已經目睹了全球升溫1攝氏度的後果,包括更多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以及北冰洋海冰減少等。
按計劃,“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將提交至定於今年12月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供各國政府審議《巴黎協定》時參考。(新華社韓國仁川電 記者耿學鵬 宗巍)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