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互融互通帶來更多機遇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10-22 11:17:49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由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紫荊》雜誌社及大灣區交通經濟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機遇下的互融互通論壇近日在深圳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300余位嘉賓參會,為粵港澳三地多層次多方面互融互通建言獻策。
粵港澳大灣區僅佔我國土地面積的0.45%,卻創造了佔全國(含港澳)14%的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效益最高的地區,也是經濟核心區。自從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粵港澳大灣區肩負著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使命,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帶動作用和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回顧世界三大知名灣區的發展路徑,融合發展均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前提。”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表示,因為基礎設施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主動脈,區域內基礎設施協調發展對促進區域物流、資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等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對提高區域內資源配置的效益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伴隨著廣深港高鐵的開通,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基建工程的運行和推進,重大交通工程將為港澳和內地人員、貨物往來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加速粵港澳協同發展,也將為深圳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綜合交通體系最完整最發達的地區,民航是大灣區綜合交通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高俊介紹,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總體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近800萬噸,運輸規模位於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國最具經濟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民航在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遠高於全國31%的水準。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2.33億人次、1000萬噸;到2030年,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87億人次、2000萬噸。因此,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航空運輸發展需求強勁、發展潛力巨大。民航發展將為大灣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等方面發揮重要引擎作用。
“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互融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隨著大灣區城市群的‘血脈’更加通暢,企業也將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中國僑聯委員、雅仕維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大灣區交通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德興介紹,作為大灣區建設的參與者,自己一直在積極把握和充分享受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並獲得了新近通車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廣告專營權,爭取到了港珠澳大橋媒體資源獨家特許經營權。林德興表示,作為創立於香港、成長于內地、佈局于全球的企業,將不斷發揮自身優勢,為促進內地與香港經貿交流發揮新的作用、作出新的貢獻。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戴東昌表示,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化交通體系,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了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五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發展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建設內容,包括構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網絡、打造高品質出行體系、建設高品質貨運物流體系、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港口群和機場群,以及提升交通科技創新能力等。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譚鐵牛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也具備將科技産業做大做強的優勢。例如,香港具備一流的科研水準,深圳是創新的熱土,珠三角是製造生産的重地,還有內地廣大的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融互通有助於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相關建設也將為大灣區交通基礎互融互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據悉,論壇期間還邀請了不同地區交通部門的嘉賓開展圓桌討論,以政策、制度層面為切入點探討了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通體系存在問題與對策”,從交通運營與實踐層面探討了“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內交通運營現狀、發展路徑與願景。(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