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媒體聚焦港珠澳大橋開通:享紅利創共贏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10-24 17:20:4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港珠澳大橋于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港澳臺媒體高度關注,評論稱,大橋的落成,標誌著粵港澳發展進入新時代,也回應了國家著力打造“一流”、“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要求。港澳媒體指出,這一條代表同心、自信、復興的大橋,讓人們自豪,乘載著三地同心的發展大計,展現了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
圖為從香港大嶼山遠眺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線與東人工島。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香港:積極融入大灣區 展望“明日大嶼”
香港《明報》24日社評提到,港珠澳大橋開通,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漸漸成形,為香港帶來嶄新的區域發展機會,以及種種新的可能。
香港《大公報》亦在社評中指出,港珠澳大橋是基建橋、交通橋,但更是“同心橋”。大橋要解決的不僅是三地人員、車輛和貨物的流動需要,更是推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至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整體大局的一道金橋。
評論強調,今天,香港特區的一切優勢和作用,只有連係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整個國家發展大局,才能找到真正的立足點和新的亮點,才能既照亮灣區、也照亮自己。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港珠澳大橋在國家全力支持下已經成功架設、順利開通,眼前巍峨的大橋在呼喚著港人特別是年輕人拿出眼光、勇氣和決心,踏上大橋、進入灣區、融入全國,勿負中央、勿負新時代。
《香港商報》在題為《大橋促進大灣區融合》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坐落大嶼山,毗鄰香港國際機場。大橋通車後,將有助深化香港航運物流的發展,為大嶼山長遠規劃,包括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帶來裨益,推動大嶼山成為通往世界和連接其他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匯聚人才、訪客和各種創新經濟發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商貿及旅遊中心的樞紐地位。
圖為首輛入境澳門的私家車抵達澳門口岸。中新社發 鐘欣 攝
澳門:客源更加多元化 一程多站拓互利共贏
《澳門日報》24日援引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副主席兼秘書長何超瓊的言論稱,港珠澳大橋開通,澳門是得益者。大橋可接駁更多大灣區城市,鄰近5個機場可帶來各地旅客,為澳門帶來更多元化的客源。
文章指出,澳門以旅遊業為支柱行業,正不斷優化提升産業。大灣區旅遊業可以一程多站,構建互利共贏局面。
該報在另一篇文章中援引澳門旅遊局長文綺華的言論提到,相信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可令交通更便利,未來會邀請更多中長途客商感受經大橋赴澳的便利,澳門亦會與周邊地區合作更多調研,了解遊客出行心態。
澳門《華僑報》則針對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專訪澳門特區立法會主席賀一誠,他表示,港珠澳大橋將會增加很多人流來往澳門;再者,澳門在口岸有大型停車場,且收費合理,會吸引很多人取道大橋往香港。
對於大橋的投資效益,他強調“一定要看整體效益”。他相信,“長期、短期,對澳門來説,一定是更加大發展的機遇。”
旅客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旅檢樓拍照留念。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台灣:臺商冀搭轉型列車 共享大橋紅利
台灣《旺報》24日刊文援引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翟所領的言論指出,港珠澳大橋通車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大影響,整個域內的互動會更強。此前,珠江三角是一個個分別的經濟塊,通車後彼此將會緊密聯繫成一個群體,連帶影響臺商在此的佈局。
台灣《經濟日報》則援引珠海臺協常務副會長、豪門雕塑公司董事長簡廷的言論稱,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粵港澳大灣區進入一日生活圈,帶來的便利性也等於提升效率,直接影響了大灣區內幾個城市的經濟,商業模式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他還笑稱,“以後到香港、深圳拜訪客戶就方便多了”。
台灣《中國時報》在題為《港珠澳大橋通車 臺商拼轉型》的文章中表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臺商們希望能藉由大橋搭上此班轉型的列車,從原本的勞力密集型産業升級成無煙囪的服務業。
文章指出,臺商認為,珠海將可從港珠澳大橋通車中大大獲益,澳門在短短光景成為國際旅遊城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而珠海則是一片後花園,臺商“磨刀霍霍”要在此地拼産業轉型,寄望大橋通車之後能加速三地交流,讓珠海成為服務業與文化旅遊産業的新標地。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