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不解臺當局為何抵制居住證

臺商:不解臺當局為何抵制居住證

 

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天津凱華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鯤華(中評社 張爽攝)

 

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天津凱華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鯤華在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期間接受中評社採訪,他表示,台灣限制領臺胞證的台灣公民權利,禁止他們擔任公職,臺胞對此也感到非常不能理解,很多台灣學生在大陸讀書,他們是最了解大陸的人,未來對兩岸是最有幫助的人。臺胞居住證是一個民之所需、民之所好的政策,臺當局提出來的反制政策雖然很嚴厲,但事實上是執行不下去的。 

 

丁鯤華對中評社説,十八碼的臺胞居住證是方便臺胞在大陸生活、工作的,意義非常單純,現在是一個網絡化、數字化的時代,有一個十八位的編碼就有了一個上網的憑證。“原來臺胞證是8碼,過去買飛機票、買高鐵票,大陸居民可以刷身份證進站,但是臺胞不行。比如去醫院,因為號碼不一樣,臺胞只能挂急診,然後再由急診轉到一般醫院。” 

 

丁鯤華表示,臺胞居住證對台灣同胞在大陸的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是一個福利,也是一個好的政策,台灣政府曲解了臺胞證,認為拿了居住證,就等於認同大陸、變成大陸的公民,但居住證跟身份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丁鯤華説,台灣限制領臺胞證的台灣公民權利,禁止他們擔任公職。臺胞也感到非常不能理解,很多台灣學生在大陸讀書,他們是最了解大陸的人,未來對兩岸是最有幫助的人,“如果把將近十幾萬人的年輕人排拒在門外,台灣自己的人才延攬就會有問題。” 

 

“另外,有100萬台商在大陸生活,整個台灣才2300萬人,如果把這一百萬人隔離出來,對台灣的未來非常不利,也非常不幸,”丁鯤華認為,台灣方面提出來的政策雖然很嚴厲,但事實上是執行不下去的。因為臺胞居住證是一個民之所需、民之所好的政策,如果説臺當局用一個單一政策,讓臺胞不能享受這些福利,或者限制他們回台灣做公務員、限制他們報效台灣這個自己生長的地方,就是非常不理智的。

 

至於臺當局的反制措施提出來後可能會造成的影響,丁鯤華説,有些年輕人可能因為以後要回台灣,要找工作,不願意喪失機會,所以不會去辦理臺胞居住證,但是事實上,對大部分人認清事實的人來説,如果在大陸待一年,那麼可以不辦居住證,但是如果像他這樣長時間在大陸工作,或者有些學生來大陸要讀四年大學或者讀碩士和博士,還有七八年的時間,如果拿一個八碼的臺胞證,在學校不能去圖書館,不能上網求職,不能去查資料,也不能去買車票、買機票,最後為了方便和福利,他們還是會辦居住證的。

 

丁鯤華還表示,“惠臺31條”出臺以後,臺商在大陸投資的一些障礙基本上完全解決了,會計師、律師等執照的問題也解決了。未來的台資企業能夠參與社會投資的空間變得很大,台資企業現在相當於獲得了非常好的大陸民營企業的發展機會。台資企業基本上已經融入了整個大陸的發展,比如參與了西部開發、中部崛起、一帶一路。 

 

丁鯤華説,從現階段來説,台資企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惠臺31條頒布之後,臺企真正踏入了大陸新服務業的時代,機會也比原來的更多一些。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