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融合是民意:從港臺兩場選舉結果看民心走向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11-29 15:35:3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28日,香港《大公報》發表署名為龔之平的評論文章指出,在歷史的長河中,某些貌似巧合的事件,背後卻有著歷史邏輯,折射出人心向背。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上週六,喧囂半年之久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落幕,在民進黨苦心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大本營”高雄市,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成功當選市長,且選票超出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13萬票,被民進黨灌了20年“迷魂湯”的高雄市民,被韓國瑜“高雄又老又窮”等政見驚醒了。有“空心菜”稱號的蔡英文,只能黯然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
上週日,香港九龍西區補選立法會議員結果揭曉,以主打“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為政綱主題的陳凱欣勝出,這位“政治素人”以106457票贏得了民意支持,得票率達49.52%,善於玩弄政治手法的“政壇老手”李卓人落得慘敗而歸。
港臺兩場選舉折射出民心走向。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民眾都希望政黨及政治人物聚焦發展經濟、優先改善民生,而不是搞對抗、鬧分裂。古語雲:“善弈者謀勢”。綜觀今日之中國,港澳臺與大陸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是最大民意!香港和台灣唯有看清大勢、與內地融合發展,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全球化遭遇波折,但不可逆轉
説“經濟融合”,須先看天下大勢。
本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
眾所週知,眼下,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作為第一經濟體的美國接二連三地“退群”,接連發起針對中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經濟體的貿易摩擦,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但這只是全球化進程中的“插曲”,不是趨勢。因為,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科學合理的産業分工,避免各國産業“大而全”、“大而雜”,使各國的相對優勢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源能夠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生産要素能夠實現最佳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同時,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更加豐富、且價廉物美的商品,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而今天的世界,信息和交通條件前所未有的發達,完全可以滿足經濟全球化的所需的條件。那麼,人們還有什麼理由“關起門來過日子”呢?全球化不可逆轉。這個道理並不複雜。
香港、台灣的産業都是全球産業鏈當中的一環,無論某些政客如何“嘴硬”,終究擺脫不了這個大背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這是一個地方走向成功的必然選擇。香港是祖國的“東方之珠”,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港、臺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謀發展,就必須敞開胸懷、張開臂膀,而不是向某些經濟體那樣以“優先論”排斥別人,只顧自己。
內地經濟面臨挑戰,但總體向好
説“經濟融合”,繞不開中國內地。中國經濟如何?
習近平主席在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習主席的“大海論”贏得了與會各國人士的強烈共鳴,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普遍看好。
事實也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實力、活力、潛力和韌性。今年以來,儘管中國經濟遭受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但大盤穩定。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7%,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長仍居世界前列。可以坦言,中國經濟發展確實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些領域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一些領域風險挑戰增大。但中國經濟“三個沒有變”主導和影響著大局: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這意味著了中國經濟航船依然乘風破浪、奮力前行,依然可以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依然是各經濟體可以信賴的合作夥伴。
香港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內地的3%,台灣的經濟總量則相當於大陸的12%;而且香港、台灣作為較小的經濟體,産業比較單一,抗風險能力不強。在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的大環境下,香港和台灣如何選擇呢?蔡英文當局倒是提供了一個生動的案例。她宣揚所謂“新南向戰略”,而她選擇的那些國家幾乎全都在加強對華經濟合作。台灣的經濟發展根本脫離不開大陸,蔡英文當局卻一個勁地要掙脫、要走遠,結果落得個雞飛蛋打的結局。
港臺搭乘“中國快車”,則可持續發展
説“經濟融合”,要聚焦民心民意。
我們先看“韓流”。高雄的民眾拋棄了民進黨,把選票投給了自稱“賣菜郎”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這是長期受民進黨“台獨”理念蠱惑的高雄民眾大夢初醒後的強烈反彈。由於民進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使得台灣南部與大陸方面的交流不暢。高雄民眾終於醒悟。不能説“賣菜郎”多麼有才,而是高雄的民心走向發生了改變,民眾希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不是與大陸搞對抗。
我們再看“欣風”。香港九龍西的選民選舉了“阿欣”陳凱欣,同樣是因為她關心經濟民生,而不是玩政治。“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祖國內地是同進步、共繁榮的關係,不是搞對抗、鬧分裂的關係。香港市民深切地感受到,中央真心全力支持香港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比如:出臺便利香港居民赴內地工作學習居住的新政,解決科研資金“過河”,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支持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等。這些政策的正面效益,或立竿見影,或利及長遠,都是香港在其他任何地方難以獲得的。“欣風”展翅的是明媚前景。
放眼未來,香港、台灣搭乘“中國快車”,則可持續發展。中國內地擁有龐大的經濟體量、完備的産業體系、13億多人的超級市場、雖然放緩但仍讓人羨慕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日漸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試問:香港、台灣還能找到比中國內地更合適的經濟合作夥伴嗎?
政治活動是經濟基礎在上層建築領域的一種反應。融合發展,對於香港來説,更是機會滿滿。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今年三月在港公開宣講全國“兩會”精神時就直指要害,他説:“新時代改革開放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時代機遇和戰略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戰略支撐和重要平臺,建設創新型國家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創建‘新優勢、新中心’提供了不竭動力。”斯言中肯,言猶在耳!香港社會各界應以更寬的眼界、更高的站位,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服務國家,成就自我。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