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説改革開放40年 創新轉型做強製造大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8-12-17 16:35:39 | 來源: 央視網 |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從改革開放前工業産品生産能力十分有限,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今天的《數説改革開放40年》,讓我們通過數據來感受中國製造在40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中國製造”,那您知道中國要造出價值1個億的産品需要多長時間嗎?
在1978年,需要5個多小時,現如今,只需要不到2分鐘。2017年我國的工業增加值達到了28萬億,按可比價格計算,比40年前增長了53倍,年平均增速超過1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實現了從短缺到豐富,産量從小到大。40年前,自行車、縫紉機,這些還都是人們眼裏的奢侈品,到了現在,中國的汽車、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現代産品的産量,已經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國成了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産品當中,有220多種的産量全球第一都是中國。1990年的時候,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還只有2.7%, 2010年的佔比就提高到了19.8%,世界排名也從第九,上升到第一位,自此連續多年穩居首位。
發展到現在,我國已經有365萬家工業企業,國有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固定資産在40年裏增長了91倍;私營工業企業活力十足,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2017年吸納的就業人數,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7%。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規模以上境外投資工業企業在2017年的出口交貨值,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六成以上。
十八大以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推動下,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品質效益提升轉變。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大大跑贏了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在2017年的增速,更是分別達到13.4%、11.3%,同樣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規模佔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1/4,新能源汽車、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等代表性産品增勢強勁。
中國製造也越來越受到世界認可,我國貨物出口總額從1980年的第26位,到2009年就躍升到全球第一,一直持續到現在。尤其是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産品的出口在2017年達到了1.3萬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17%,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
相關新聞
- 2018-12-17改革開放 港澳臺同胞從未缺席
- 2018-12-17四十年,港澳與國家同頻共振
- 2018-12-17延續輝煌 喜迎惠臺 融合創新——上海市臺協舉行第25次會員代表大會
- 2018-12-17北京臺協會長章啟正:開放心態融入大陸 這裡就是家
新聞推薦
- 今日,出征!一起為神二十航天員加油2025-04-24
- “台灣胃”→四川味!第六季“掌上蜀show·舌尖上的四川”兩岸新媒體創拍活動在蓉啟動2025-04-24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