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擴大開放共享與國際合作 助力多國實現“航天夢”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8-12-20 10:43:06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梁珂岩攝)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喬全興):在中國航天人看來,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即將過去的2018年,中國在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中,主動開放資源,提供平臺,搭載了沙特、瑞典、德國、荷蘭等國的科學載荷,共同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並於年底前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應國際組織的請求,風雲二號H星進行了軌道調整,為更多國家提供氣象服務;中國還與法國開展了海洋衛星方面的合作,中意航天合作成果也體現在“張衡一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中。2018年,中國航天對外開放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國際合作也越來越豐富。
中繼星“鵲橋”開展通信中繼和科學技術試驗(模擬圖 )
中繼星“鵲橋”開展通信中繼和科學技術試驗(模擬圖)
在國際航天合作中,中國主動開放資源、提供平臺。即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已于12月8日淩晨成功發射,它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旅程。過去60年裏,人類已發射百餘個月球探測器,但至今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説,月球背面著陸探測尚屬國際空白,這一探測有利於增進人類對宇宙未知奧秘的認知,“月球背面人類從來沒去過,現在我們中國人爭取能夠走到這一步,到現場去考察。月球背面有很多我們人類還未知的一些情況或者地形地貌,或者其他一些物質,我們必須到現場去看。這對我們人類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來源:國家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來源:國家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嫦娥四號任務共搭載4臺國際載荷:荷蘭、沙特研製的相關儀器搭載在能夠搭建地月信息聯通“天橋”的“鵲橋”中繼星任務中;德國、瑞典的科研載荷搭載在嫦娥四號探測器上。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局長張克儉表示:“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的朋友共同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中,我們主動開放資源,提供平臺,搭載了沙特阿拉伯、瑞典、德國、荷蘭等國提供的科學載荷,共同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必將為國際空間科學探測作出重要貢獻。”
法國駐華大使參觀中法海洋衛星(圖片提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法雙方通力合作(圖片提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法海洋衛星全景(圖片提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的衛星也正為全球提供著資料與服務。中國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其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已于11月部署完成,于年底前開通運行,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北斗三號系統不僅覆蓋範圍擴展至全球,性能也實現顯著提升。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説:“在全面相容北斗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我們(北斗三號衛星)的服務容量提升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可以降低10倍,這樣短報文服務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用戶終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衛星資料和産品。
6月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應國際組織的請求,在軌測試完成後,進行了軌道調整,定點于東經79度赤道上空,有效覆蓋中國全境、“一帶一路”國家、印度洋和大多數非洲國家,可以為更多國家提供氣象服務。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説:“原定計劃這顆星是定在(東經)86.5度,現在世界氣象組織(和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對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而且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後,得到了很多國家的響應。根據這樣的實際情況,經過我們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做了一個衛星軌道位置調整的部署,往西移動7.5度,覆蓋區整個就往西偏移,基本把歐洲的大部分都蓋住了,包括非洲、中東這一片全都蓋住了。這樣首先是對我們國家自己的氣象預報(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使我們有更大範圍的氣象數據都能獲取,同時,帶來的更大好處就是為更多國家提供(氣象)服務。”
作為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發起國和東道國,中國目前已向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提供了22萬幅衛星圖像,廣泛用於各成員的災害管理、環境監測與評估、自然資源和農業産量評估等各個方面。
11月19日02時07分,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 梁珂岩 攝
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2018年2月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一年裏,中國還與法國、意大利、巴西等多國開展多領域衛星合作。
10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中法海洋衛星,是中法聯合研製的首顆衛星,其獲得的數據將由中法兩國科學家共享。這將拓展兩國在航天技術、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合作。法方衛星項目經理卡斯提安表示,這是一次共贏的合作,“我想説我們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達成了一致,我們雙方在彼此學習的過程中會修正自己的一些習慣和做法。比如説法方可能認為中方在某些方面的習慣和標準更有優勢,那麼我們會修正我們自己的做法;同樣中方的同事也是如此,如果認為法方的想法更有優勢,那麼中方也會依此做出相應的調整。我想強調的是,這是一次共贏的合作,經過這次合作,彼此都會變得更加‘富有’。”
也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月發射的“張衡一號”衛星,是中國全新研製的科學試驗衛星,搭載了意大利研製的高能粒子探測器等相關載荷,可開展全球7級、中國6級以上地震電磁信息分析研究,為地震機理研究等提供新的技術手段。意大利航天局局長羅貝托·巴蒂斯通認為,“張衡一號”的成功發射將中意航天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這顆衛星的發射將中意(在該領域的)合作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特別是使中意兩國的相關科研人員進入到了這個領域的世界級水準,使我們兩國在這個重要領域最優先獲得最新的第一手數據。我想等到第二顆、第三顆衛星升空組成一個衛星網絡群,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進行持續研究時,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的潛力還會更加強大。所以我相信,未來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其實,中外航天合作歷史悠久。僅中國和巴西地球資源衛星的合作就歷經30年。雙方聯合研製了6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數據廣泛應用於兩國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環保和防災減災等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兩國還聯合為拉美、非洲、東盟等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50余萬景遙感衛星數據。對於中國與巴西的航天合作,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女士給予高度評價,“中國和巴西的航天合作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中國和巴西將會成為仙臺減輕災難風險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基於我們目前現有的合作,我們將會增加更多的項目,比如説我們會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加入我們的合作,希望能夠去實現空間研究、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來支持仙臺減輕災難風險框架目標的實現。”
張衡一號衛星 資料圖片
2018年6月5日21時07分,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今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四十年間,中國航天的不斷發展,還幫助委內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維亞、白俄羅斯等國實現了“航天夢”。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發射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執行外國衛星發射任務30多次。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人力資源部副主任師曉印説:“中國航天市場進一步拓展到歐洲、亞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中國商業發射承攬方式進一步拓展為整星出口、整星交付、搭載發射等多種方式並存,現已成功幫助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維亞、老撾、白俄羅斯等國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國際權威衛星市場諮詢和分析機構——歐洲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科姆-雷維,不僅為中國航天發展的速度、國際合作的廣度點讚,更為中國航天國際合作的深遠影響而感嘆,“我認為中國航天産業發展非常快,科技創新和發射衛星數量、衛星行業生態系統發展迅猛。另外,國際合作方面,中國與很多國家宇航局有很多合作,國際化越來越快。與此同時,中國年青一代對航空航天産業的關注和潛力令人印象深刻。”
相關新聞
- 2018-12-20成都航空口岸明年將實現7×24小時通關“不打烊”
- 2018-12-20又到一年就業季 900萬畢業生迎來就業求職大禮包
- 2018-12-20央行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 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 2018-12-20明年北京將投1億元扶持200家實體書店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