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譴責美國施壓“北溪-2”項目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8-12-25 10:21:50 | 來源: 新華網 |
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批判美國施壓阻撓“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他説,美國這麼做根本不是出於“對烏克蘭的喜歡”,而是著眼自身商業利益。
施羅德現年74歲,1998年至2005年任德國總理。德國《星期日世界報》23日援引施羅德的話報道,美國力阻“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實際是想向德國出口美國液化天然氣。“這類液化天然氣不僅品質不如經由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價格更為高昂。”
“北溪-2”項目旨在鋪設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經由德國幹線管道送往其他歐洲國家。項目計劃2019年建成,俄方預期初期可以每年向德國輸氣550億立方米。
這一項目歷經波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2015年宣佈與歐洲合作夥伴達成一致,後來經歷合作夥伴退出、多國質疑等曲折,2017年最終與法國、荷蘭、奧地利、德國等國多家能源企業簽訂協議,聯手推進項目落實。
由於“北溪-2”管道繞開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會讓烏克蘭失去一筆金額可觀的“中轉費”,烏克蘭因而在美國支持下試圖阻止“北溪-2”項目。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羅伯特·帕拉迪諾本月15日説,希望德國能夠聽取周邊國家的訴求。
施羅德説,德國貿易政策應該不受美國壓力影響,否則美國今後會阻撓德國與其他任何國家發生經濟往來。
“這對倚賴出口的德國而言不可接受,”施羅德説,“恕我直言,我們應當向美國指明這一點。”
德國進口天然氣大約六成來自俄羅斯。美國作為現今世界頭號油氣生産國,與俄羅斯在歐洲市場存在競爭關係。美國希望向歐洲出口更多液化天然氣,但由於成本相對更高,難以與俄羅斯天然氣競爭,暫時處於“下風”。
美國多次呼籲所有“北溪-2”項目參與方退出。“北溪-2”項目建成將增加歐洲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數量,留給美國的生意會更少。(陳立希)(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新聞
- 2018-12-21持續制裁轉移壓力 美俄交惡累及世界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