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跨界”臺商的大連生活記:24載兩岸深情

編輯:白宇坤|2018-01-03 15:42:07|來源:華夏經緯網

一個“跨界”臺商的大連生活記:24載兩岸深情

黃金德。(中國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初次見到黃金德,是在他大連的家中,門口他本人設計的鐵皮雕塑、屋內形態各異的藝術品、裝飾品以及他的畫作,都讓你很難將這個人和房地産聯繫在一起。然而,他就是這樣一個“跨界混搭”的臺商。他是大連上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任大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也是台灣地區第一位鳥瞰景觀圖的繪製者,而且作品屢獲國際大獎,並被選登在日本和德國的設計年鑒上。他紮根大連從事房地産開發24載,他將自己對藝術的熱愛與這座城市、這份事業、這裡的生活相融合……

熱愛藝術 他用畫筆記錄生活

走進黃金德家的地下一層,一幅幅畫作與書法陳列在墻上,這些都是他閒暇時的作品,與其説是精心繪製,不如説是一種隨性記錄,一張張便簽紙和複印紙上的信筆塗鴉,隨時、隨處可能突然冒出來的電話號碼、建築面積,記錄著黃金德當時的生活、工作與心情。黃金德説:“我在畫每一個東西的時候都是無意識的,不是刻意想要表現什麼。這些都是一些生活片段的記錄。”黃金德用自己的觀念將它們加以整理、修飾、裝點,成就了這些作品如今的面貌。

“這張畫的項目是2000年簽的合同,2004年辦下來手續,2006年才完成作畫,批下來是這個面積,它是我以比較鬱悶的心情畫下來,這畫也展現了我當時的心情,我3點30分起床,畫這張圖,6點30分畫完,後來就記錄了當時的過程,表現自己的心情。”黃金德指著墻上一幅畫中的數據、時間告訴記者。

黃金德從小就喜歡畫畫,在地上畫、墻上畫、本子上畫。來到大連後工作忙碌,黃金德除了週末出去寫生,平時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創作,於是他就用辦公桌上的便條紙、廢棄的複印紙練習,有時候五分鐘,有時候十分鐘,甚至打電話的時候,他都會不自主的去畫,黃金德將此稱作“解饞”。“我把生活的片段記錄下來,將來作畫的時候,把它再整理出來,變成一幅畫。”他説,這個習慣從初中就有了,一輩子都沒有改。

黃金德高中讀得是美術學校,在校期間非常用功,高一一年就畫了一千張水彩。他還曾暗下決心,“我要用最短的時間超過老師。”最終,他考上了位於台北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讀美術系。

來到大連從事房地産事業後,黃金德也從未放棄過對藝術創作的探索。他不斷地參與大連市美術家的活動,每年大連美協和一些畫展都會邀請他參加,幾乎完全融入了大連的美術圈。他會贊助一些活動的經費,更會幫助一些有困難的藝術家。黃金德説,這些年裏他一直在探索繪畫觀念問題,尋找的是創作的風格和語言。

黃金德告訴記者,美術給他很大的幫助在於讓他與別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對於藝術的感悟、理解和追求也從始至終貫穿于自己的房地産經營過程中。

尊敬土地 他選理想放棄利益

1993年,黃金德從台灣來到大陸考察,走遍了主要的沿海城市。由於看中大連城市的發展潛力和與台灣相似的歷史背景,次年(1994年),黃金德成立上鼎大廈有限公司,投資上鼎大廈項目,從此在大連開啟了房地産事業。

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碰到過許多問題、狀況。好在還有大連臺辦的幫助,“我們作為臺商很幸運,臺辦對我們臺商過來投資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所以有問題,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臺辦,透過臺辦協調各個部門,協助解決問題,而且效率非常好”黃金德説。

1994年至今,本著求精不求多的原則,黃金德只做了三件事:建設上鼎大廈28層寫字樓、建設濱海陽光別墅小區、參與大連市政工程總公司的改制。

其中,在濱海陽光別墅小區的建設過程中,黃金德摒棄了作為商人對利益的追求,做出一個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決定:在原本可以建五層樓的土地上只建三層半的小別墅。黃金德説,五層蓋成3層半,好處在於戶數減少,佔地的面積減少,環境是不一樣的,居住者本身居住的心情和感受也就會截然不同。果不其然,建成後的小別墅受到了很多住戶的喜愛。

在黃金德看來,土地資源不可再生,土地上的建築更是百年建築,一棟房子可能會讓一個城市面貌醜一百年。黃金德説,自己對土地非常尊敬。總會懷著誠惶誠恐的心去做項目,當利益跟理想産生衝突時,自己寧願放棄一部分的利益,儘量做得完美。“一開始時的責任心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他認真地強調著。對於很多開發商追求將土地儘量蓋滿,以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他説:“我不從那個角度出發。”這樣的感悟源於他追求藝術的精神,更是他對大連這片土地的責任與熱愛。

紮根大陸 他願兩岸走到一起

在大連24年,黃金德已經對這座城市埋下了深深的感情。業餘時間,他總會穿梭于大連的街頭巷尾,中山廣場、人民廣場、東關街、太陽溝……用畫筆描繪大連的美景,記錄城市的變遷。

在黃金德的印象裏,1994年至今,大連最大的變化在於城市面貌和人的改變,從過去的老舊建築遍地到如今的國際花園城市,從不排隊、不看紅綠燈到秩序井然、城市乾淨……黃金德見證了大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回到台灣,他也會向朋友介紹大連,他讚譽政府在城市建設、綠化等方面的成績,也推薦大連的宜人氣候。

在大陸的24年間,黃金德對兩岸關係發展體驗最深的就是交通。他説,最初從大連回台灣需要經過香港,要花費一天的時間,兩岸直航後不僅每天都有航班,而且飛機飛行時間只有2.5小時,方便快速了很多。

政府為在大陸生活的台灣同胞推出的一系列便利政策也讓他深受感觸,例如新推出的卡式臺胞證,相比原來的臺胞證,不僅攜帶方便,簽注時間也拉長了。黃金德説;“大陸給臺胞國民待遇,我們是期待的,無論怎麼樣,我們是認同大家都是中國人,而且在這裡定居、經營,甚至把第二代都帶過來。”

的確,黃金德的兒孫如今都生活在大連。兒子已經在大連三年多,向父親學習房地産開發,同時對大陸環境做一些了解,還把兩周歲的孩子也帶來定居。據黃金德的觀察,作為台灣青年,兒子融入大陸生活非常快,很快就和大陸朋友玩在了一起。

對於兩岸青年的交流黃金德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有交流,才能最終消除隔閡,拉近距離。即使現階段存在某些兩岸青年網絡“互懟”的現象,但這也是一種交流方式。互相攻擊會産生自己的觀點,觀點碰撞之後做反省,再融合,距離就會越來越近,是好事。黃金德説:“儘量創造這種機會讓他們去交流,讓他們融合在一起,有一天他們面對面的時候就很近了,就像兄弟一樣,這是前期鋪墊的一個互相交流,讓他們後來能更快速度地融合在一起。”

近年來,為了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大陸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勵台灣青年來求學、創業、就業,黃金德的兒子也融入到了臺青來陸發展的大潮中。黃金德説,大陸滿地都是年輕人的機會,是他們開拓人生的好地方。現在台灣的産業結構發展不均衡,大學畢業生的工資20年沒有漲,這是很可怕的。

黃金德坦言,目前民進黨當局為了不讓臺商來大陸,鼓勵臺商“南向”,聽起來很好笑。他認為,李登輝時代,“南向”失敗,今天又提出這樣的政策,失敗過的政策,再來一遍,很不負責任。“我們也常分析,整個東南亞的經濟總量加起來可能都不及一個廣東省,大陸這麼大一個市場,你放棄,鼓勵臺商南向,作為一個經商者沒有人會相信,或者按照她的方法做。”

在黃金德看來,臺當局應該鼓勵年輕人來大陸尋找自己的夢。大陸能夠給台灣青年很好的施展舞臺和發展機會,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是很好的事情,是台灣年輕人的機遇。

作為在大陸經商的前輩,黃金德回到台灣後總會有朋友帶著自家小孩向他詢問在大陸的發展情況,詢問的內容往往都是細節問題,黃金德説,因為大陸的發展狀況大家有目共睹,台灣人知道要搭上這班快速列車。“只要你過來,很快就能融入,因為我們是同語言、同文字、同種人、同祖先,會比外國人更快融入大陸社會。”他這樣告訴朋友們。

對於來大陸發展,黃金德則總結出了一套“三本”經驗:本人要來,要守在這裡;帶足本錢;從事本業,做熟悉的行業。“我做房地産一輩子了,非常熟悉。” 他認為,自己今天的一點成績也得益於做的是熟門熟路的本業。

黃金德説,隨著時間推移,大陸經濟崛起,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會想要來大陸發展,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一批所謂不同政治理念想法的政客,來操弄民意。24年裏,黃金德深切感受到兩岸人民越走越親、越走越近的事在身邊真實地發生,大陸也在一直為此努力,他認為,事實勝於雄辯,台灣目前很多現象不是能騙得了的,會暴露出來,台灣老百姓會看清楚。

黃金德最後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未來兩岸關係的期許,他希望兩岸將來能夠走到一起,使兩岸人民都受益,讓兩岸的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政府如何使兩岸心甘情願共同來創造未來,這是我期待的。”黃金德説。

“我還是再次強調,我祖籍福建,受傳統儒家思想教育,我很認同我們是同祖、同宗、同源,我也認同大家將來是一定走到一起的,這個我是認定的。”剛剛下過雪的大連並沒有想像中的冷,陽光穿過薄薄的雲層,透過落地窗,灑在正在講話的黃金德的臉上,暖暖的。(中國台灣網12月27日訊   記者 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