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台灣旅行法》其實就是一盤“空心菜”
記者會現場
8日上午10點,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回答香港紫荊網記者關於“如何評價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提問時表示,我們當然要求美國要嚴格恪守它作出的承諾,遵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持“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幾天前,美國參眾兩議院通過了所謂的鼓吹美臺間所有層級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6日,台灣媒體報道宣稱,該法案已遞交特朗普,除非特朗普動用“總統否決權”,無論他簽字與否,該法案都將“最遲在16日自動生效”。此前,中方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外交部部長王毅
這場記者會上有關涉臺問題有兩個觀察點。首先,王毅是在記者會結束時被追問到這個問題的。他停下腳步,緩慢而堅定地做出了上述回答。事實上,雖然“台灣旅行法”在台灣島內引發很大關注,也是參加本場發佈會的港臺記者非常關心的問題,但是,儘管王毅在記者會上回答的問題數量突破記錄地達到了23個,涉臺媒體也都沒有得到提問機會。唯一一個與台灣有關的問題,是關於“台灣會否遭遇雪崩式斷交潮”,外長僅用了50秒來回答這個問題。“和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開展正常的合作,顯然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選擇,也完全符合這些國家和人民的自身利益和長遠利益。當然是大勢所趨,而且勢不可擋。”王毅的這個回答被臺媒認為是中肯的。
外交部部長王毅
其次,由於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及不斷推進“柔性台獨”和“去中國化”導致兩岸關係更趨複雜嚴峻,因此今年兩會上探討台灣議題的基調呈現出“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特點。硬的集中在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和反“台獨”的力度;軟的部分是兩會前夕公佈的“31條”措施,推進同等待遇的落實。台灣東森電視記者楊釗分析稱,“其實大陸對於台灣的態度其實是切割的。對於臺當局,是施壓;對於民間,是加大交流力度。”作為一名長期觀察兩岸關係發展的台灣記者,這一評價值得深思,也就是即便“台灣旅行法”通過,大陸的對臺大政方針也不會動搖。
然而《台灣旅行法》議題對中美關係以及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為臺當局,當然希望《台灣旅行法》能夠通過,然而臺當局感激涕零的這部法案通過的意義到底何在?
答案是:象徵大於實際。從本質上説,美國出臺這個法案是讓蔡英文當局吃個定心丸,以為美國以法律形式確認了其“靠山身份”。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分析指出:“《台灣旅行法》對台灣的意義有三方面,一是美國出於自身戰略的需要打“台灣牌”,蔡當局更心甘情願當美國的棋子;二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台灣將為美國的拉攏付出代價,比如向美國採購武器、開放進口美豬;三是在中美博弈中存在被美國交易甚至拋棄的可能性。”
不言自明,臺當局能否如願實現與美國的高層官員互訪,要看美國的態度。考慮到中美關係大局,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所確認的“一個中國”原則,臺美關係只能是經濟民間等“非官方”關係,因此,法案中很有可能會有對交流官員的層級有所限制。“中美關係對美方至關重要,美國方面自然需要慎重考慮。”楊釗認為:“美國如果在細則上設限,那麼《台灣旅行法》其實只是一個空殼。”由此看來,這部所謂的《台灣旅行法》其實就是一盤“空心菜”。
臺當局死心塌地做美國棋子,配合美國圍堵中國,不但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破壞中美關係,損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撈不到任何好處,相反,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台灣旅行法》如果公然實施,將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嚴重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將掀起中美之間的嚴重衝突,也將對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危害。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太平洋夠大,足以容下中美兩國”。王毅外長8日在記者會上回答“中美關係”相關提問時也明確指出,“中美可以有競爭,不必做對手,更需當夥伴。”美國有些人士也應聽聽大陸資深媒體人魯健在發佈會結束後的感慨:“美國應調整心態,拋棄‘冷戰思維’,去領會中國文化中‘和為貴’的容納與合作。” (海峽之聲網3月8日訊 逸舟 小景)
大陸資深媒體人魯健
原標題:“北京正在説”(六):所謂的《台灣旅行法》其實就是一盤“空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