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入世17年,中國自信回答WTO之問

編輯:母曼曄|2018-06-29 09:53:16|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28日)首次發表《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系統闡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7年來切實履行入世承諾、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對世界作出的貢獻,以及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願景與行動。這份白皮書不僅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國入世以來的貢獻,有助於理解中國為何要堅定支持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中國是否履行了入世承諾?

 

入世之初,中國多數産業直接面對國際競爭,實際上面臨著巨大困難。僅以汽車為例,國産汽車不僅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進口整車關稅入世前也高達100%。入世後,中國對整車關稅降至25%,車企不得不進行大規模資産重組,不斷對外資開放市場。據統計,去年中國共進口排氣量在1.5L至3L乘用車從2001年的8.9億美元增加到379.1億美元,出口汽車89.1萬輛,中國汽車産業的技術、管理、服務能力也在不斷上升,逐步融入全球價值鏈。

 

入世17年來,中國圍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産權保護等入世三大承諾,大規模清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其中中央政府清理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並建立了規範性文件合法審查機制;同時,大幅降低進口關稅、廣泛開放服務市場,主動加強知識産權保護。2010年8月,中國入世所有承諾已全部履行完畢。

 

據白皮書透露,早在2010年,中國貨物關稅總水準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商務部發言人今年3月曾指出,如果考慮到貿易結構因素,中國目前實際貿易加權平均稅率只有4.4%,而美國貿易加權的實際進口關稅稅率是2.4%、歐盟為3%、澳大利亞為4%。

 

在服務貿易領域,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2大類服務部門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早在2007年就兌現了它開放9大類100個分部門的承諾,接近發達成員平均承諾開放108個分部們的水準,在銀行、計算機、電信等領域分別允許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外資控股和給予外資國民待遇。去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額73%在服務貿易領域。同時,中國主動構建了完備的知識産權保護法律體系,持續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執法力度,從2001年起,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産權費年均增長17%,2017年達到了286億美元。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日前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受理量達5.1萬件,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

 

儘管國際上對“中國履行世貿承諾”的質疑不絕於耳,但多數WTO成員對中國履行承諾的表現充分認可,前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甚至給中國打出A+的高分。

 

中國入世如何改變世界?

 

拉米曾説,很多人只關注中國的出口,卻沒有意識到,中國也是個進口大國。2000年,中國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國和第八大進口國;入世17年來,中國已成長為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因開放而實現經濟騰飛,更為拉動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這種勢頭持續至今,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正能量和動力源。“中國製造”不僅為全球價值鏈貢獻了機會、價值,“中國消費”也成為全球消費市場最振奮人心的故事。作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3.5%,高出全球平均水準6.9%個百分點。中國遊客出境人次2017年達到1.3億,境外旅遊消費達1152.9億美元。這些都為各國創造了機遇、提供了就業、為世界提供了最高的減貧貢獻率。

 

中國WTO實踐給世界的啟示是什麼?

 

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它在推動全球貿易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如今,這個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佔全球98%的“經濟聯合國”,正遭遇有關“WTO是否失效”的疑問和爭論,特別是在“逆全球化”潮流抬頭、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全球多邊機制不振等背景下,一些成員繞過WTO引發經貿爭端的事例也時有發生。

 

在這一歷史節點上,《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無疑從中國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角度,給出了明確的中國答案。這就是,中國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系,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為此,中國不僅向世貿組織成員中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零關稅等務實有效的支持,也努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協定等多邊合作機制等為全球提供公共産品,希望更多成員能與自己共同受益、共同繁榮。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開放大門越來越大,世界將受益於中國的發展機遇;唯有各國堅定遵守和維護世貿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各國才能共同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構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

 

國際銳評評論員 王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