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南北遺韻 靈指相承”展開幕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1-16 17:51:56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祁德貴介紹此次展覽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向非遺傳承人頒發“捐贈證書”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林純): “南北遺韻 靈指相承”展覽16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旨在通過展覽讓觀眾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內涵,珍視和保護人類非遺項目,使其獲得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非遺傳承人向現場嘉賓介紹展品及製作技藝
觀眾現場觀摩並體驗皮影戲
人類歷史盛載于每個人的記憶中,血脈相傳;文明融匯于具體繁複的技藝中,不斷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産強調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和精神,是人類歷史與文明的菁華所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祁德貴介紹,此次展覽融匯皇城北京與僑鄉泉州非遺技藝的精彩成果,展示兩地獨特的文化遺産,強調南北對話,凸顯地域、文化差異,內容既突出血緣傳承、師徒傳承的縱向交流,也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的教學成果,向觀眾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現狀與新的探索發展。在展覽形式上,該展重視體驗與互動環節,提升觀眾的觀展感受,使觀眾在立體的、動靜結合的展覽空間中品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的歷史脈絡,細細品味非物質文化遺産作品的妙筆神華。他還表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繼續挖掘僑鄉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資源,將這一主題展覽做成系列,讓更多人關注華僑、了解僑鄉,讓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人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和紐帶。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3月10日,選取了北京市東城區與僑鄉福建省泉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項目並置呈現,包括北京的金馬派風箏、包頭剪紙、皮影戲、北京毛猴、兔兒爺、內畫以及泉州的李堯寶刻紙、無骨花燈、木偶頭雕刻等,展示北京與泉州兩地的非遺傳承人孕育出的精彩生活與故事。
內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泉州木偶雕刻《齊天大聖》
相關新聞
- 2019-01-08臘月到 故宮邀市民紫禁城裏過大年
- 2019-01-07故宮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展覽
- 2019-01-15北京大力保護中軸線:撐起古都歷史“脊梁” 彰顯首都文化自信
- 2018-11-29“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