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虎鎣”明起亮相國博 曾流散海外百餘年
|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1-28 16:49:50 | 來源: 北京晚報 |

流散海外百餘年的文物——圓明園青銅“虎鎣”,在中國文物部門的努力下,前不久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這件失而復得的珍寶將首次向國內公眾展露真顏,明天下午,“虎鎣:新時代·新命運”展覽即將在國家博物館開展。
據悉,本次展覽是國博鮮有的以單一文物為主題策劃的展覽,旨在全景式展現“虎鎣”本身的器物特點和流傳歷史。展覽從器型、銘文、功能、紋飾、器座等多方面詳細介紹對“虎鎣”的初步研究成果,對“虎鎣”從流失到回歸的歷史過程也將予以完整呈現。
國家博物館專家介紹,“虎鎣”從造型、紋飾和銘文都可以看出典型的西周晚期特點,據此可以判斷它的鑄造年代應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細觀這件青銅“虎鎣”,頂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肩部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為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原應有連鏈,現已遺失。肩部飾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通常,‘鎣’作為一種水器與盤相配合作為盥洗之用。目前學界大多數學者認為,‘鎣’就是‘盉’的一種別稱,或方言表述。”
記者了解到,去年3月,國家文物局得知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後,立即開展多方面工作,綜合運用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方式,推動這件流失文物的返還工作。4月底,虎鎣的境外買家表示願將文物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去年11月23日,虎鎣安全抵達北京;12月11日,這件失而復得的青銅器正式入藏國博。本報訊(記者孫樂琪)
標簽:
相關新聞
- 2019-01-25長城將盡可能按原狀保護
- 2019-01-22圓明園受贈8件清代石刻:包含石座1件 石獅2隻等文物
- 2019-01-21河南南陽市發現2000多年前“造幣廠”
- 2019-01-08臘月到 故宮邀市民紫禁城裏過大年
新聞推薦
- 抓住有利契機 助推融合發展——第十六屆津臺會期間天津各區多措並舉促交流合作2025-11-12
- 十載茶奧鑄華章 兩岸同心向未來——2025中華茶文化周暨第十屆中華茶奧會圓滿落幕2025-11-12
- 第十屆南安鳳山文化活動周盛大舉行 兩岸四大信仰祖庭共敘緣脈情深2025-11-12
- 《寶島英雄》總導演:要讓那些無名英雄成為兩岸青少年心中有“名”的英雄2025-11-12
- 三幅宋代名畫亮相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引發觀展熱潮2025-11-12
- 《台灣·1945》,《沉默的榮耀》前奏曲20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