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些臺商憑“手藝”追夢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2-11 16:02:28 | 來源: 新華網 |
幾可亂真的小鳥和花卉,其實由石粉粘土塑成;高溫燒制下,幾根彩色玻璃棒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豬;被視為廢品的破損古茶碗,經過精巧設計和精心製作得以“重生”……
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出自幾位臺胞之手。不同於其他在大陸投資的臺商,沒有廠房車間和規模龐大的員工隊伍,他們憑著“手藝”在上海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
1996年,36歲的蔡旻吟為了有更多時間照顧家人辭去工作,在台灣開設了粘土工作室“採坭塘”。10年後,因為丈夫的職業需要,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的她來到上海這座陌生的城市,嘗試在大陸打開一片新天地。
彼時,許多上海人連什麼是粘土都不知道,蔡旻吟的創業夢想難免受挫。略感失望的她決定等待。在“沉澱”的幾年中,蔡旻吟跟隨國畫家丁彬芳學習工筆花鳥和山水,借此鑽研如何讓粘土製作更富“中國元素”。
近幾年大陸文創行業發展提速,蔡旻吟的事業終於等來了合適的發展時機。不斷有公司詢問合作事項,想向蔡旻吟學習粘土技藝的人也越來越多。2017年,在臺商連泰瑞的力邀之下,“採坭塘”在上海麥可將文創園正式“落戶”。
在承接企業團建項目的同時,“採坭塘”開設了粘土製作、彩繪等多種課程。蔡旻吟的學生裏,除了借此緩解職場壓力的白領,更多的是有著同樣創業夢想的大陸年輕人。
“大陸文創産業前景看好,形形色色的DIY風行對‘採坭塘’而言是機會。”蔡旻吟説,自己並不畏懼培養更多的競爭對手,因為對於手作行業而言,越多人玩市場才越“活絡”。
創辦Uhome玻璃創意工場之前,高志鴻已經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2001年,與同伴合作創立的玻璃製品工廠遷到上海,他就此和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
十多年間,高志鴻團隊開發的生肖、花卉玻璃工藝筆屢獲大獎,從燦爛星河中獲取靈感並輔以獨特工藝製作而成的一款玻璃吊墜,更成為許多大陸年輕人愛不釋手的“爆款”。
冰冷堅硬的材質、灼熱流動的火焰,令玻璃燈工燒製成為一種“材料演繹”的藝術。為了讓更多大陸民眾親近這種傳統的玻璃加工工藝,高志鴻創立了Uhome品牌,繼在奉賢區打造玻璃觀光工廠之後,DIY體驗店也在麥可將文創園區亮相。
從“工廠”到“工場”,源自外貿環境的改變,也得益於大陸文創市場的崛起。不少大陸年輕人慕名而來,或為體驗玻璃之美,或為學習一技之長。
“這個行業講究‘師徒傳承’,手藝的養成需要時間積澱,更需要匠人的堅持與專注。”高志鴻説,直面“C端客戶”的創意工場好比為神秘的玻璃藝術打開了“大門”,儘管當下尚處在“叫好不叫座”的階段,未來的機會仍值得期待。
與蔡旻吟、高志鴻追求“完美”不同,來自花蓮的蔡樹康更偏愛“殘缺之美”。他的主業是高爾夫教練,業餘在麥可將文創園經營一間小小的茶室。除了邀朋友品茗敘談,蔡樹康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為破損的茶碗、老舊的鐵壺賦予“新生”。
産自福建南平的建盞“為茶而生”,素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美譽。蔡樹康曾經收購了一件南宋時期的殘破建盞,用大漆、夏布、瓦灰、金箔修復成心形,並在盞壁上精心繪製了一朵綻放的蓮花。這件由廢品脫胎而來的《禪心》,也成為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看似詩意的修復過程,其實充滿艱辛。創業之初,因為對大漆過敏,蔡樹康曾多次全身發癢、起水泡。不過,蔡樹康依然樂此不疲。“殘者,禪也。”在蔡樹康看來,懂得包容殘缺,生活才更加美好。
從鐵藝到木工,從雕塑到皮飾。在麥可將文創園區,還有更多擁有超群技藝的臺胞。為大陸不斷提升的消費能級和快速發展的文創市場所吸引,他們來到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在憑“手藝”追逐創業夢想的同時,也推動著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創新。(記者潘清)
相關新聞
- 2019-02-02台灣應深度對接大陸市場
- 2019-02-02臺商林建雄的新春返鄉路
- 2019-01-17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看望臺胞: 落實各項惠臺政策措施 支持臺企更好更快發展
- 2018-12-1390後臺青對話臺商陳嘉雄:如果我家也來雲南種茶,要怎麼做?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