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起飛,台灣不應做旁觀者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2-19 15:17:2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正式發佈,中評社19日發表評論説,這是指導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的爆發力無可想像,台灣不在大灣區之內,但毗連大灣區,不是旁觀者,也不應該做旁觀者。
評論摘錄如下:
粵港澳大灣區涵蓋“9市2區”,富可敵國,佔地5.7萬平方公里、人口6671萬,GDP總量2016年已達1.3萬億美元,是台灣的兩倍多,預測到2022年GDP總量將超過日本東京灣區和美國紐約灣區,在世界四大灣區中佔據首位。
粵港澳大灣區還是1980年代之後臺商前往大陸投資最早、也是最為熱門的地方,迄今仍然是大陸臺商匯聚規模數一數二的重鎮。粵港澳大灣區起飛,必對台灣産生競合效應、磁吸效應,對台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台灣並非旁觀者,而是合作夥伴,應利用手上還有的優勢,積極部署與之共同發展。
目前台灣各方面對大灣區的規劃及發展關注不夠,蔡當局甚至漠視、冷眼旁觀,這肯定不利台灣未來發展。早已有論者指出,如果應對不宜,台灣未來發展空間將受到大灣區擠壓,在磁吸效應下,台灣經濟將進一步邊緣化、空洞化。
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在“一國兩制”框架內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啟示。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在台灣當政者能否回到“九二共識”的軌道,放下政治爭拗。
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既符合歷史進程,符合合作原則,也具有協同互補的優勢,台灣不應該做旁觀者。
標簽:
相關新聞
- 2019-02-19澳門特區政府:把握髮展機遇,全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2019-02-19崔世安發表署名文章:“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擔當澳門時代使命”
- 2019-02-19香港特區政府: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機遇
- 2019-02-19粵港澳大灣區:全力打造科創引擎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