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釋放了哪些信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2-20 10:23:11 | 來源: 中國經濟網 |
剛剛中央一號文件發佈,這是新世紀以來第16個聚焦“三農”的一號文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階段,今年的文件有哪些不同於以往的地方,會給農村帶來哪些變化,農民會獲得哪些利好,農業又有哪些機會?
力度不同以往
所謂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即每年的中發1號文。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佈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産生很大作用。2004年以來,中央又每年發佈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迎來了糧食連續豐收和農民收入增長。因其連續聚焦農業農村農民,現已成為中央重視“三農”工作的專有名詞。
一個文件管到2020年
往年的一號文件只部署當年的工作,而今年的一號文件謀劃了今明兩年“三農”工作。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比如,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農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等。今年的一號文件就是圍繞完成這些硬任務來謀劃,管到2020年,並且要實現上述目標。
“三農”幹部更受重視
去年的一號文件對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發展提出了原則要求。今年的一號文件對其進行了更加細化實化的部署安排,強調抓好落實“四個優先”。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把其同政績考核聯繫到一起。“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地方各級黨政班子。全面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建立正常增長機制。
嚴查脫貧攻堅問題
今年的一號文件把脫貧攻堅作為專門的一部分,並且放在了第一部分,對脫貧攻堅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按照每年脫貧1000萬人以上的節奏,我國完成預期目標沒有懸念。但廣大幹部和農民反映脫貧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虛假脫貧、有夾心層。文件在提出全面排查突出問題的同時,強調要防止盲目拔高標準、吊高胃口,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加強扶貧監測。針對扶貧夾心層的問題,將研究解決收入水準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眾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
對農村利好更多
農村缺資金、缺人才,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都不如城市,這是農村人口和資本不斷流向城市的原因。扭轉這一局面需要政策強力干預,需要完善鄉村治理,為農村經濟社會帶來全面變革。
資金投入優先保障以往,農村金融失血嚴重,不僅貸款難貸款貴,財政支持力度不如城市,而且資金不斷流出。文件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打出了組合拳,力圖扭轉這一趨勢。
財政——加大公共財政傾斜力度,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
金融——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鄉村振興
期貨——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産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
債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
路、電、水、房、網都有大禮包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這次文件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大禮包:
路——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條件的地區向自然村延伸
電——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
水——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快解決農村“吃水難”
房——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網——推進寬頻網絡向村莊延伸,推進提速降費
物流——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鼓勵企業在縣鄉和具備條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點
完善鄉村治理鄉村治理是農村軟體建設的重要方面,關係農村和諧穩定,這些方面也是村幹部和普通群眾關心的熱點:
紅白喜事——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依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黑惡勢力——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
報酬待遇——全面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建立正常增長機制
農業有哪些投資機會
農業是希望的田野,是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行業。眼下,無論是工商資本下鄉、互聯網企業務農,或是農民工、大學生返鄉都很看好農村的前景。那麼,具體來説,一號文件裏有哪些機會呢?
首先要明確,農業補貼少不了我國是農業大國,還有近6億農民。農業還是弱質産業,這個特殊國情決定了對農業必須支持保護。按照文件精神,國家會統籌兼顧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的關係,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
其次,明確了政策支持的主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選擇好農業産業方向。文件提出了大力發展的幾種産業類型,逐個為大家分析如下:
一是鄉村特色産業。強調“土字號、鄉字號”,比如,食用菌、雜糧雜豆、中藥材、特色養殖和花卉苗木。要搞好鄉村特色産業,離不開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對中西部地區來説,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也很有潛力。
二是鄉村新型服務業。新型服務業有兩種,一方面是對農民開展農業生産性服務;另一方面是對城鄉居民開展生活性服務。伴隨人們生活水準的改善,當前後者的發展前景凸顯,要發展休閒旅遊、餐飲民俗、文化體驗、健康養生、服務養老等農村第三産業。
三是現代農産品加工業。過去,農民收入低就是因為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如今,文件提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就是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農産品初加工,支持縣域發展精深加工。這是通常所説的農村第二産業,有利於把加工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土地政策有哪些變與不變
文件提出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農村改革。這方面最主要的是明確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守的底線。同時對此前試點積累的經驗,或修訂法律,或逐步推開。針對不同進展程度和敏感程度的改革項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三個堅持、兩個允許、兩個加快和一個推開。
三個堅持: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搞私有化,堅持農地農用、防止非農化。對農民來説最重要的是,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這為進城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不用擔心土地被收回。
兩個允許:
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方便抵押貸款
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土地資源
兩個加快:
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權益更完善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繼續擴大試點範圍:農民變股民有分紅
一個推開:
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這意味著:非農建設用地將不再“必須國有”,掃清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的法律障礙,政府將不再是唯一的非農建設用地供應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相關新聞
- 2019-02-20總書記和他的農民老弟
- 2019-02-20全國農民工數量接近3億 半數為80後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