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香港創客的大灣區生活圈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2-20 16:10:38 | 來源: 新華網 |
每星期至少有3個工作日,林恒一上午會從位於香港新界元朗的家裏出發,到位於深圳前海的辦公室上班,傍晚再返回香港。這樣的“雙城生活”,他已經堅持3年。
“我一般早上9點多出門,大概5分鐘走到公交站,上車後半小時到達深圳灣口岸。我用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走自助通道,人不多的話幾分鐘就可以完成過關手續。過關後打個車,大概15分鐘就到辦公室。加起來從家到辦公室一個小時就夠了。”
“85後”林恒一是名副其實的創客。2012年還在香港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他就申請到一筆創業基金,開始在香港數碼港的孵化器創業,把他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應用於智慧辦公物業管理。2015年,林恒一博士畢業,公司也從孵化器“畢業”,他決定把公司搬到離家較近的觀塘,並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在深圳設立子公司。
“隨著公司在香港的業務逐漸穩定、技術被市場認可,我們開始考慮研發自己的智慧硬體産品。我和合夥人都感到內地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特別是看到國家開始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我們認為這是進入內地發展的黃金時機。”林恒一説,恰逢深港兩地政府鼓勵青年創業者到前海發展,他和合夥人選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落地,著重産品研發。
香港與深圳隔河相望,港人習慣稱到內地為“過河”。對不少香港青年而言,“過河”創業需要打破成見的勇氣。
林恒一説,他身邊有一些同齡人不了解內地發展現狀,因一些刻板印象而卻步。“其實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一些管理模式貼近香港,還在租金、稅務等方面給青年創業者政策優惠,有助香港初創團隊成長,在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上謀得一席。”
開始“雙城生活”後,林恒一沒覺得特別辛苦。“內地生活很方便。我剛到前海就在手機裏下載了各種應用程式,吃飯、打車、支付都可以用手機搞定。上下班交通也挺便利。有時我下班從深圳回香港,還來得及到父母家吃晚飯。”
在林恒一看來,深圳除了創業氛圍濃、匯聚各地人才外,更為他的産品搭建産業鏈提供了可能。“我們在前海研發的智慧硬體,可以直接在深圳找到資源來生産,生産出來後拿到香港的項目上應用。”
下一步,除了把産品應用到香港項目,林恒一還打算開拓內地市場。“智慧樓宇系統在內地有廣闊應用空間,今年打算開始做內地市場的銷售。”
如何打開銷售局面,林恒一心裏已經有了譜:“前幾天放假我特意去走了一趟港珠澳大橋,發現大橋開通後到珠海交通非常便利。珠海離得近,物價又相對較低,我們下一步很可能在珠海設點,做銷售、包裝等。”
眼見他的生活圈裏又要新增一個點,“雙城生活”可能演變成“多城生活”,林恒一表示,他的事業發展恰好趕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步伐。“大灣區的概念本身就是讓區內各城市優勢互補。國家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香港可以更加明確自身定位,發揮所長,並與其他城市互動起來。”
林恒一説,近年來,除了交通基礎設施便利香港與內地城市互通,國家也在不斷出臺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生活工作的措施,還推動科研資金“過河”助推香港創科發展。未來,他期待大灣區在行政審批、金融服務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互通政策。
在他位於前海的辦公室,林恒一在手機上向記者展示他開發的遠程智慧樓宇控制系統。簡潔的白色介面上並列著他在前海和觀塘兩地辦公室的燈光、空調等控制按鈕,手指一點就可完成遠程操控。
也許不久之後,這個介面隨著他的業務鋪展會添上更多辦公地點的控制按鈕,正如他的“大灣區生活圈”一樣。(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郜婕)
相關新聞
- 2019-02-19香港各界歡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
- 2019-02-19國際銳評:粵港澳大灣區 中國與世界新引擎
- 2019-02-20香港青年:粵港澳大灣區多城工作生活助開闊視野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