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正有淩雲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改革開放邁入新天地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3-03 11:13:58 | 來源: 新華網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2019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委第6次會議上作出重大論斷,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恢宏畫卷上標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嶄新時代方位。
歷史性事件一經實踐檢驗,往往更加彰顯其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5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以新的發展奇跡掀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
(一)
“這一年,我們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對黨和國家機構進行了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的改革,推出1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啟動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世界看到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加速度,看到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中國決心。我們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到第5個年頭。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更高起點,相繼推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改革舉措,全面深化改革沿著既定方向蹄疾步穩、一往無前。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也是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年份。
2018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10個方面回顧改革開放40年曆程取得的偉大成就,闡述了40年來積累的9條寶貴經驗,鄭重宣示了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明確提出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
這是面向改革開放40年的深沉致敬,更是承接改革開放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偉大宣言。
早在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時,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出了鏗鏘有力的時代之音:“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步之所至、言之所及,時刻不忘問改革之效、強改革之識、聚改革之力。
在海南,他了解科技創新情況、關心信息化建設,對辦好經濟特區提出明確要求;在山東,他問海洋科技創新步伐、看生態綜合治理新貌、聽企業由弱到強歷程、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湖北,他考察化工企業搬遷、非法碼頭整治,實地了解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
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國際場合發出中國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聲音。
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他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他宣佈一系列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釋放“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強烈信號……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下,這一年,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加堅決——
2018年1月,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專門討論憲法修改問題,將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上層建築領域的一次偉大變革。”海外輿論如此評價。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緊鑼密鼓地召開,審議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3月23日,方案全文公佈僅2天,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就正式揭牌開始運行。
僅僅2個多月後,方案確定的25個應掛牌的新組建或重新組建部門全部完成掛牌,一場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改革全面推開,機構優化協同高效的成果初步顯現。
作為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這一改革著力從根本上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面臨的職責重疊、分散交叉等問題,被認為是新時代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大標誌。
以憲法修改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開篇,2018年各項重大改革風生水起、氣勢如虹。
一年間,中央深改委部署的78個重點改革任務和其他80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還完成171個改革任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多年佈局後,明確了未來三年行動計劃;雄安新區在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伴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和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生態優先,成為引領高品質發展風向標……
一項項改革舉措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持續激發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下,這一年,我們擴大開放的舉措更加有力——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鄭重宣示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並向世界宣佈了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
一諾千金!
短短數月後,第一個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第一個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第一個外資控股保險公司……在諸多國民經濟關鍵領域,中國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舉措接續落地。
與此同時,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出臺總體方案、明確了具體路線圖,併為積極探索、穩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繼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之後,中國開闢了更為大膽的對外開放試驗田。
2018年11月10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落幕,亮出了一張傲人的成績單: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國2018年系列對外開放舉措完美收官,也已然銘刻于歷史。
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最終檢驗標準。
從長江生態保護,到東北結構調整,再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改革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念在心中、抓在手裏,問情況、壓責任、促落實。
一年來,黨中央把有利於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來推進,從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生態環保等領域持續發力:
教育改革在推動學前教育規範化發展上邁出重要步伐,養老制度改革啟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房産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醫療改革實現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
回望2018年全面深改,格局罕見、力度空前。改革進行到今天,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站在更高起點、迎來更高層次、確立更高目標。
這幅壯麗圖景,正是40年來改革開放大河奔流的集中體現,是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高潮漸起的生動寫照。
“從實行家庭聯産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産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的講話,精闢勾勒出一條中國改革開放由點到面、縱深推進的線路圖,清晰展現出今日全面深化改革劃時代意義之所在。
(二)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已經推出了1932個改革方案。我們用行動宣示了在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2018年底舉行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明概括了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佈局。
回到5年多前,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標誌,黨的改革方略邁上全新高度,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全新境界。
消息甫一披露,外媒為之驚嘆,認為這是“自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共第一次做出範圍如此之廣、內容如此具體及有抱負的改革計劃”。
翻開這份1978年以來歷次三中全會中篇幅最長的重大決定,由16個部分、60項具體任務、336項重大舉措構成的宏闊佈局展現在人們面前:
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全面系統的改革部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等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體現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到2020年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清晰可見……
而這一切均指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宏偉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過去多年,改革的目標多是奔著問題去、針對具體領域提出的。
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開創性目標,是謀定未來的重要戰略抉擇,既體現了改革進程本身的客觀要求,也體現了對於改革的認識更加深化、更為系統。
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既起,勢如破竹,勢不可擋。
時隔一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共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此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帶來我國發展方式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證;黨的十九大則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整體謀劃、一體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務,使全面深化改革翻過一山又一山、一浪更比一浪高,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雄偉宏圖不斷接續鋪展開來。
在形成改革佈局時,黨中央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要求,形成了史上最全面最深刻的改革部署——
早在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而今,繼“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後,我們黨提出了又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戰略目標。這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古老國度向現代化邁進的又一步大跨越。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黨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從架構上就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各個領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能力”。
5年多來,無論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是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能力,無論是構建生態文明的基礎性制度性框架還是激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無論是破解人民群眾急切盼望解決的難題還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的整體性革命性重塑,改革始終瞄準總目標,在全面、系統上不斷發力。
在推進改革進程中,黨中央將全面深化改革上升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組成部分,將改革置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謀劃和推動——
黨的十八大之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漸次提出、逐步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深化改革上升為一項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破除社會發展進步的體制機制束縛;促進全面依法治國,著力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根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導性的關鍵環節,也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強大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經過5年多的披荊斬棘、砥礪奮進,一系列重大改革紮實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設定的改革目標在很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三)
“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甚至是牽動全局的敏感問題和重大問題。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前景。”
改革,就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從開啟改革開放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正是這場革命的進階。
當改革不僅是在某個領域而是在各個領域全面展開,不僅要在好改的問題上做文章而且要更加強調攻堅克難的時候,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也不亞於以前。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所指出的,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甚至是牽動全局的敏感問題和重大問題。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越是艱險越向前。
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首先抓好,以如椽之筆續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向新高度。
對一些利益關係複雜、久推不動的重大敏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開篇破題,親自研究部署,親自把關掌舵,亮明立場,劃出底線,推動實現歷史性突破。
東臨彩眉嶺,西倚將軍山;南踞吊鐘岩,北臥梅花山。群山環抱的古田小鎮,見證了人民軍隊兩次重要歷史時刻。
前一次是1929年歲末,面臨生死存亡的“朱毛”紅軍,在這裡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後一次是2014年10月,在黨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的歷史關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
國家大柄,莫重於兵。面對積存多年的體制痼疾、形勢嚴峻的腐敗積弊,零敲碎打、修修補補是完全不行的,唯有向整體性變革、革命性重塑破障挺進!
打破四總部體制,改為軍委機關多部門制;撤銷七大軍區,調整劃設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重塑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如果説全面重塑、浴火重生的決心,為破除體制機制積弊鍛造利刃,那麼,善謀長遠、勇開新局的智慧則為體制機制創新突破瓶頸。
能否實現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為破解這一難題,跳出歷史週期率,探索一條權力監督的有效路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把中華民族深遠悠久的自省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了一套自我革命的內生機制。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産生國家監察委員會及其領導人員,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監察體制。
自此,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從“一府兩院”變為“一府一委兩院”,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這一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被認為是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重大創新發展。
改革有陣痛,不改革就是長痛。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
脫胎于計劃經濟年代的戶籍制度,像一堵無形的墻,阻礙人們遷徙的步履,將人貼上身份的標簽,把城鄉切割成二元世界。
被詬病多年,戶籍制度改革卻堅冰難融。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大小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較大;許多福利待遇與戶籍制度長期掛鉤、難以剝離;各類群體的利益訴求多元多樣、難以協調。這些不容回避的難題,考驗著改革操盤者的勇氣和智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2014年7月,《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公佈,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我國實行半個多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模式,退出歷史舞臺。
從無戶籍人員獲得公民身份認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再到積分落戶有序推進,步步深入的改革讓1400余萬無戶口人員登記上了戶口,由歷史原因形成的諸多問題基本解決,每年超過千萬的農村人口落戶城鎮。
“推倒無形高墻”的擔當解開多年束縛,“再邁出一步”的決斷則讓改革的節奏緊跟上不斷前進的時代步伐。
土地,永遠是農民生存和發展的命根子,也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村發展變遷的永恒主題。
40年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曾讓集體農田分配到每個農村家庭,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産積極性。然而,隨著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需要繼續深化改革,促進農村生産力發展、農業活力充分迸發。
關係到近6億農民最切身利益的農村土地制度將往何處去?
“我們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在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5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觀點鮮明,這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的又一大制度創新。
適應農村生産力發展的新要求,中央對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一系列方針政策,在中國特色農村土地制度演進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5年多來,哪是問題所在,哪就是改革的發力對象;哪有瓶頸制約,哪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
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出臺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真正樹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國資國企競爭力顯著提升;黨的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大大增強……
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體系正在加速形成,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之基。
(四)
“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
回顧5年多前,歷經30多年高速發展的中國,面臨的是這樣一種局面: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換擋,結構調整面臨陣痛,前期刺激政策仍需消化……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戰略眼光,敏銳地判斷出歷史大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新在何處?
這意味著我們的發展理念要新,必須從以往的量的增長,更加轉向質的飛躍;意味著我們的發展方向要新,必須從以往的規模擴張,更加轉向結構升級;意味著我們的發展方式要新,必須從以往的要素驅動,更加轉向創新驅動。
站在新的歷史關口,改革攸關中國發展的前途命運。此刻的改革,不是錦上添花的點綴,更是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戰。
“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習近平總書記直指問題關鍵。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為新時代中國高品質發展打開了動力閘門。
改革,始終錨定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方向。
鋼鐵業界,“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的順口溜廣為流傳。幾年前,河北一省的鋼鐵産量就超過了全球鋼産量排名第二的國家。
過剩的落後産能,失衡的供求結構,讓鋼鐵企業在“越産越虧”“越虧越産”的怪圈中苦苦掙扎,河北最大的鋼鐵企業河鋼集團也不能倖免。
如今,在河鋼集團石家莊鋼鐵公司,生産的精品棒材“按塊”供貨,不僅銷路順暢,而且利潤十分可觀。用一線工人的話説,“別的地方賣鋼鐵論‘噸’,我們這兒得論‘克’”。
變化背後,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魔力”。
5年多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以改革之力矯正扭曲的要素配置,調整失衡的供需結構。
爬坡過坎,鳳凰涅槃。多年發展“沉疴”,在改革中一步步消化破解。
中國經濟,不能再走過去重數量不重品質、重速度不重效益的老路。向著高品質發展的方向,改革始終目標堅定:破除無效供給,淘汰落後産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放棄“唯GDP”論,更加注重綠色發展……一系列劃時代的改革部署,打通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經脈,助力中國經濟向著中高端水準闊步前進。
改革,不僅要擦亮“舊名片”,也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關鍵核心技術尤其關係一個國家發展前途。
“墨子”傳信、“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蛟龍”入海、“天眼”巡空……近年來,中國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令世人為之驚嘆。依託這些尖端科技成果,人們看到中國未來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的發展潛力,搶搭新一輪科技革命快車的機遇日漸清晰。
重大科技成果,為何能在幾年間噴涌而出?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海歸潮,因何在最近幾年成浩蕩之勢?
所有疑問,指向一個共同的答案——改革!
正是以科技體制改革為牽引,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充分激發,報國才華充分施展,迎來中國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幾個字詞的變化,背後付出的努力卻非比尋常。
要素驅動,簡單直接。創新驅動,蘊含風險。甚至有人説,“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
邁向中高端水準的中國經濟,實現創新驅動是必須邁過的坎。5年多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科技體制改革助力下,創新發展從口號變成現實,成為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深刻影響著中國未來。
2018年7月20日,隨著所有縣級和鄉鎮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全國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分步合併和相應掛牌工作全部完成。
至此,長達24年的國稅、地稅分設格局正式成為歷史。
當年分稅制改革後設立國稅、地稅兩套稅務機構徵管體制,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發展,徵稅成本高企、納稅成本增加等問題浮出水面,國稅、地稅分設又成為阻礙市場統一、影響資源配置的體制性障礙。
破與立,分與合,本身無所謂對錯。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在所處時代背景下,是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
原有的舊束縛,要以更大決心破除;前進的新障礙,要以更大力度擊碎。
面對行政審批之束縛,推進簡政放權,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面對“紅頂仲介”之牟利,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面對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改革,進一步破除了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用政府權力之減換來市場活力之增,夯實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人是生産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是應有之義。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完善産權保護體系,更多民營企業家投身創新創業熱潮;穩步推進土地確權,有序促進土地流轉,更多新型職業農民在廣闊農村施展才華;改革黨政領導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更多黨員幹部在新時代勇於幹事創業、奮力擔當作為……
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讓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企業家心安、科技人員心寬、黨政幹部心熱、創業人員心動的發展環境漸成氣候,共同譜寫了一曲改革與發展激蕩交響的雄渾樂章。
(五)
“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回望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偉大決定,其初衷正是讓人民群眾擺脫落後狀態、過上富裕生活。
當新時代改革開放大門開啟,我們繼承了怎樣的人民情懷,又將賦予其怎樣新的內涵?
“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瞭改革的價值取向。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5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秉持人民立場,並在與時俱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中,使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熱切回應人民對公平正義的期盼、更加注重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物質發展到人的全面發展,改革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改革開放之初,全國上下涌動著對提高生活水準的熱切期盼。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生産力極大發展、物質極大豐富,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
時代在變,需求在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還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優美的環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富裕生活到美好生活還有相當一段距離,迫切需要通過改革來打通“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制約。
如果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改革把做大蛋糕作為主要目標的話,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分水嶺,全面深化改革不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深刻指出,如果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創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環境,甚至導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
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從人民群眾多維度、多領域、多樣化需求入手,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著全方位保障: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從2016年至2018年,2000多萬二孩出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2018年棚改開工600余萬套,更多困難群眾住有所居;教育改革不斷夯實,90%以上的殘疾兒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機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醫養結合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
從福利到權利、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讓不同群體、不同年齡、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收穫著改革帶來的豐碩成果。
從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改革熱切回應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期盼。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
自此,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養老金“雙軌制”正式終結,一個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的養老金制度逐步建立。
從某種意義上説,改革的本質,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深化改革過程中,調整利益分配方式,必然觸動既有利益格局,削弱一部分人獲取利益的權利和機會。
當下的犧牲,是為了更長遠的利益。部分人的“舍”,換來的是全體人民的“得”。
5年多來,從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到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均衡配置,從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批改革硬招實招找準穴位、擊中要害,向著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價值取向進行到底。
從國家進步到人民所得,改革更加注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新年伊始,一個名為“個人所得稅”的手機APP,成為億萬百姓下載的熱門軟體。
從2019年1月開始,我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廣大人民群眾獲得真金白銀的減稅紅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揚起家庭幸福之帆,要乘國家發展之風,要讓每一個個體都能在時代浪潮中感受到國家進步與個人獲得的點點滴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面對稅費負擔問題,大力實施減稅降費,著力讓利於民,讓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獲得感;面對經濟增長與人民群眾增收問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確保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面對深度貧困地區發展難題,改革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推動各地扶真貧、真扶貧,讓每一個偏遠地區的群眾都能共享國家發展成果……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
5年多來,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成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一項項改革舉措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人民群眾心中激蕩起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謀劃。”
改革開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活力之源在哪?
“中國經濟改革的故事是堅強的民營企業家的故事,是勇敢的零星社會試驗的故事,也是謙遜又剛毅的中國人民為了美好生活奮鬥的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曾這樣描述中國經濟改革的發展歷程。
從安徽小崗村18戶農民簽下生死契約“大包乾”到深圳經濟特區破土而出,中國人民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和智慧,用一個個“勇敢的零星社會試驗”為改革開放添活力、增動力。
科斯或許不曾想到,2013年一次劃時代的會議,開啟了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改革新階段,上和下的呼應最大程度激發起改革能量,“零星社會試驗”成長為遍佈神州的改革大潮。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強調頂層設計,是改革的大局觀。
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尊重基層首創,是改革的群眾觀。
改革開放沒有現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須採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方法論。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
“我們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尊重實踐、尊重創造,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
在安徽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他希望上海“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廣東考察,他強調“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鼓勵廣東大膽探索、大膽實踐”。
對一些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如海南和寧夏開展“多規合一”試點、福建三明統籌推進“三醫”聯動改革、浙江杭州探索建立互聯網法院等,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相關改革方案、聽取工作彙報,打通綠色通道,加強政策支持,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5年多來,一大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改革創新遍地開花,打出一張張各具特色的“改革名片”。
“網上糾紛網上了”——2017年8月,我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揭牌,當事人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訴訟。
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高地,杭州聚集了眾多互聯網龍頭企業。面對進入司法領域涉網糾紛呈幾何式增長的新課題,2016年8月,浙江省正式提出設立互聯網法院的設想,讓司法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
在中央的頂層設計和政策佈局下,一年後,這一改革得以落地。再一年後,互聯網法院試點次第開花——中央深改委第3次會議決定,在北京、廣州增設互聯網法院。
曾經,和全國多數地方一樣,看病難、看病貴是困擾福建省三明市領導班子的一道難題。職工醫保連續超支,醫藥總費用增長遠遠高出經濟增速。
在難題面前,三明轉換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做到了既降低百姓就醫負擔,又控制醫保支出。
這一場自發性的地方醫改試驗很快受到黨中央重視。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21次會議聽取包括三明醫改在內的改革創新情況彙報,提出“要總結各地創造的新鮮經驗,發揮好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基層探索實踐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推動改革的滾滾熱潮。
在北京,“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創新做法,讓城市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難題有了新的解題思路;在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經驗做法已向全國全面推廣;在海南、寧夏,“多規合一”試點為推進空間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等,探索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改革,既要謀變,也要求穩。膽子大,才能啃動硬骨頭;步子穩,才能把好方向盤。
5年多來,中央定方案,地方趟路子,以科學的頂層設計,規劃合理的改革路徑;以明晰的系統謀劃,引領紮實的改革措施。
2013年9月,中國境內首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浦東揭牌。
這塊28.78平方公里的試驗田,既有上海的特點,也要可複製,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不是栽盆景,而是種苗圃”。如今,全國12個自貿區已覆蓋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的廣大區域,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漸進和突破相銜接,把握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我們黨從容駕駛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部署開展群團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制度改革、河長制改革、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對於重大制度創新,鼓勵大膽探索、投石問路,取得經驗後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推動農村“三塊地”改革、國家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對於攻堅難度大、矛盾問題多、試驗週期長的改革,堅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看準了再推開。
北方闊野,正在打造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全國樣板;南海之濱,鮮明樹立中國更高起點推動改革開放的新標杆……神州大地,綻放出萬紫千紅的改革春色。
(七)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證,是貫徹改革全過程的政治主題。”
領航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達自己的心情:“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
改革不易!
展開歷史卷軸,從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史冊上諸多變革之舉,結局卻鮮有善終。
而中華大地這場前所未有的新的革命,因何40年動力不竭、航向不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揭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40年改革開放的深刻啟示,也是5年多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
越是艱險的征程,就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2013年4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正式成立,習近平總書記親任組長。
參與這次全會文件起草的一位學者回憶説,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提法,最後是習近平總書記拍板定論,實現了重大理論突破,“沒有習近平總書記下決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難以出來的”。
從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從財經領域改革到全面依法治國,在每一領域,習近平總書記都親力親為。他認真審閱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親筆修改,保證政出一門、意志統一,同時通過督察等措施,確保改革不淪為“紙上談兵”。
為了讓官員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用中國遊客到國外買馬桶蓋和電飯鍋的故事來給他們“上課”;為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他率領中央政治局委員走出中南海,把集體學習的課堂搬到中關村;為修改完善改革強軍方案,他上海島、踏邊關、走戈壁、看哨所、進戰車、登戰機,走訪690多個軍地單位,召開800多個座談會、論證會……
5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既挂帥又出征,對改革整體佈局、重大問題、關鍵環節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逐步形成並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繼續深化改革提供強大思想和理論武器。
越是複雜的征程,就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單靠某一個或某幾個部門往往力不從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013年12月30日,黨中央首次設置專司改革工作的領導機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
2018年,黨中央充分把握新形勢下改革開放的時代性、體系性、全局性特點,適應改革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作為健全黨對重大工作領導體制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
5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40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6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400多個改革文件,推出1900多項改革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走一步看一步,也不可能鬍子眉毛一把抓,更不可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統籌謀劃,探索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打法。
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5年多的改革實踐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法論,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紮實推進。
越是壯闊的征程,就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
今天,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各種機遇和挑戰也前所未有地擺在我們面前。
“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
習近平總書記警示全黨,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翻開了以勇氣為槳、以創新為帆,長風破浪的改革新篇,用成功實踐彰顯出其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
宏偉目標指引前進方向,新時代的召喚催人奮進,誓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記者:霍小光、張曉松、羅爭光、胡浩、林暉)
相關新聞
- 2019-03-0340名海外僑胞列席全國政協大會 關注涉僑話題
- 2019-03-0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港澳代表委員關注熱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