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主題邊會在日內瓦舉行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3-12 15:03:44 | 來源: 新華網 |
3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嘉賓出席“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主題邊會。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0次會議舉行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11日在此間舉辦“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主題邊會。5位來自中國人權研究會的專家在會上從各自領域介紹了中國人權發展進步情況。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校長烏吉阿哈買提·吐爾遜在發言中表示,中國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的保護與傳承。正是依靠國家的重視和投入,新疆民族醫藥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形成了醫療、教育、科研和藥品生産配套發展的全新格局,民族傳統醫藥文化的醫療功能、文化內涵、旅遊附加值也得到了充分發掘。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師肖武在會上表示,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了人權保障。1978年至2018年,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19元增加到3277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9元增加到11984元。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人民的社會保障權、健康權和受教育權等社會權利的保障水準實現了巨大飛躍。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扎洛在會上介紹了西藏生態保護有關情況。他説,西藏34%國土面積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保護區面積最大的省級區域。西藏自治區制定了嚴格的産業審批制度,優先發展生態旅遊、文化産業等環境友好型産業,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同時,國家還要求各類發展項目必須貫徹生態保護原則。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趙樹坤在發言中説,中國積極推進健康西藏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1951年前的舊西藏經濟落後,醫療條件差,人口增長長期處在停滯狀態。經過60多年的發展,目前西藏人口已經從1951年的114.09萬增加到2018年的337萬人,西藏人均壽命從1951年的35.5歲提高到2015年的68.2歲。
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俊響表示,人權研究與教育正在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目前,中國人權研究機構已超過40家,人權研究隊伍多達幾百人,“中國人權研究與教育的蓬勃發展,既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具體表現,又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促進因素”。(新華社日內瓦電 記者聶曉陽 施建國)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