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大灣區軌道交通發展研討會在港舉行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3-21 17:02:43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原標題:第一屆大灣區軌道交通發展研討會在港舉行 專家探討建設多層次“軌道上的大灣區”
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磁浮列車與先進軌道交通發展研討會21日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舉行,近百名中國內地及香港的軌道交通專家學者出席,就磁浮交通戰略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進行研討交流,並提出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在區內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致辭時表示,希望此次會議可以推進磁浮列與先進軌道交通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快速便捷的一體化軌道交通體系,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
當日,深圳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發表題為《大灣區現代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戰略構想》的演講。杜彥良認為,構建基於軌道上的大灣區應將綜合交通一體化作為率先突破的節點,形成“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快線、市內地鐵”四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杜彥良指出,目前大灣區內的軌道交通發展面臨結構不完善、人均指標低的問題。同時,灣區內部聯通水準低,既有技術標準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為解決這些問題,杜彥良提出三點思考:第一,構建網絡化、協同化、綠色化及陸海空一體化的路網體系;第二,推進現代軌道高新技術發展,培育新型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第三,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慧運行與管理服務。
另外,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以《軌道交通發展及展望》為題發言。他透露,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內地34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並投入運營,運營里程達5755公里,預計至2019年底,中國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可達243條,營運總里程達到59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至2030年,錢清泉預計中國可順利達成高鐵和動車八縱八橫網,電化率達到60%,技術裝備總體為國際先進水準,關鍵技術繼續引領世界。
錢清泉指出,現階段應繼續“做大做強世界領先技術”,他認為非接觸牽引供電技術是軌道交通供電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可解決傳統接觸供電帶來的接觸網挂冰、舞動,受電弓磨損、受流極限等問題,目前西南交通大學已在研究該技術。(中新社香港電 韓星童)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