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與會海內外人士點讚中國巨大成就和開放舉措

核心閱讀

 

中國市場魅力何在?供給側改革如何深化?經濟平穩運行如何保障?3月23日—25日,第二十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與會海內外人士點讚中國成就,為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魅力來自不斷成長的巨大市場、澎湃激蕩的創新活力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持之以恒、拓展任務;推動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要豐富和靈活運用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工具。一個開放的中國、發展的中國,正成為世界的巨大機遇。

 

“中國的快速發展為本國和其他地區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許多跨國企業從中獲益。”

 

“感謝中國打開大門,讓我們成為中國市場的一分子。開放不僅有助於中國挖掘自身潛力,也對推動全球經濟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我們身處充滿不確定性和變化莫測的時代,但我堅信,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將是全球資本市場最令人期待的變化之一。中國正在努力為外資創建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並且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

 

……

 

3月23日—25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堅持擴大開放、促進合作共贏”。會上,海內外人士紛紛為中國的巨大成就和開放舉措點讚,也針對中國經濟和未來發展的諸多議題發表真知灼見。

 

“一個開放的中國、發展的中國,對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跨國企業看好中國市場,對在華發展充滿信心

 

2018年,實際使用外資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創歷史新高——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市場魅力何在?外方嘉賓的發言讓答案逐漸清晰——

 

魅力來自不斷成長的巨大市場。

 

“10年前,戴姆勒跟北汽集團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預計規劃産能只有3萬台。10年間,北京奔馳已經成為我們在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年産量是最初規劃的16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蔡澈感慨,對許多國際製造企業來説,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單一市場。

 

魅力來自澎湃激蕩的創新活力。

 

“每次來到中國,這個迷人國家展現出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表示,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每百萬人中就有1200人從事研究工作,中國也已躋身世界前20位最具創新性的經濟體,正從戰略市場轉向全球價值創造中心。

 

魅力更來自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過去幾年間,中國大幅加快了藥品審批速度,效率已經趕上了美國和歐洲。”諾華集團首席執行官萬思瀚認為,這使得中國市場在諾華的整體戰略中從“比較重要”上升到了“事關成敗的關鍵”。萬思瀚還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外商投資法》的表決通過,“這部法律有利於諾華在中國業務的長期發展,也將吸引更多跨國企業把創新成果更好更快地帶到中國。”

 

“一個開放的中國、發展的中國,對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所言,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疲弱,多邊主義國際體系面臨嚴峻考驗,大國競爭加劇,國際環境充滿不確定性,“越是在這樣的時刻,中國越要繼續堅定對外開放的承諾,主動加快開放進程,為不確定的世界提供一份確定性。”

 

會上,中方官員相繼表達著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我們不開‘空頭支票’,而是‘行動派’。”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表示,我國將繼續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使外資能夠進入更大市場空間、更多産業領域,享有更充分的國民待遇。

 

“我國將加快與國際規則對接,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接下來我國將對現行與準入前國民待遇不相符的法律法規進行清理,對大量涉及外商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進行調整,“此外,還將儘快制定更加細化的配套法規規章,保障《外商投資法》真正落地。”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金融,特別是銀行保險業的對外開放。”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下一步,擴大銀行業開放將從多方面發力,比如考慮進一步取消或放寬規模、年限、股東類型、持股比例等市場準入條件,又如結合外資機構的優勢和風險控制能力,繼續放寬外資機構業務範圍等。

 

中方嘉賓表達的開放決心,積聚著外方來賓的投資信心——科魯格憧憬道,未來寶馬不僅會在中國生産電動汽車,還將會把“中國製造”出口到其他市場;萬思瀚預計,今後幾年,中國市場銷量將在諾華遍佈全球的國別市場中躋身前三……

 

絕非“不靈了”,恰恰是需要觸及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深化供給側改革要持之以恒、拓展任務

 

工業尚未完成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調整;提質增效增加的GDP還不足以彌補産品減産而減少的GDP……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看來,當前諸多問題的存在絕非意味著供給側改革“不靈了”,而恰恰是因為改革需要觸及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為此就需要拓展任務、打造供給側改革的“升級版”。

 

下一步,供給側改革如何深化?與會嘉賓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等方面展開討論。

 

“鞏固”——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

 

去年,我國在去産能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價格上漲較快,給下游傳導了不小壓力。“去産能不僅要盯緊總量目標,也要考慮結構性去産能。今年將更多按照市場化規律、法治化方式,加大結構性調節力度。”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

 

“增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這讓民營企業備受鼓舞。”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表示,希望未來有關部門進一步在推動國企民企“同門檻、同規則、同待遇”上多下功夫,從而形成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乘數效應”,讓民營企業更具活力。

 

“提升”——依託人工智能、5G等技術創新,提升産業鏈水準。

 

“以前,培養一位能給二手車定價的鑒定師至少需要6年,現在有了人工智能,二手車平臺上的交易價格全部能由智慧系統自動完成。”車好多集團首席執行官楊浩涌認為,智慧化使得二手車交易越發標準化、規模化,減少了買賣雙方的擔憂,也撬動了我國汽車流通産業的發展和消費潛力的釋放。

 

“5G將構建起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帶動信息通信製造業和服務業全産業鏈增長,形成萬億級産業規模。”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加快5G商用,重點支持其在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智慧製造、醫療、農業等領域應用,培育壯大産業鏈。

 

“暢通”——引“金融活水”入實體經濟,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經濟結構性失衡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金融在這其中最為關鍵。”楊偉民認為,暢通“金融活水”,關鍵要圍繞三大結構作出調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改善金融市場結構;建立多結構、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優化銀行結構;積極推行個性化、定制化、差異化産品,開發適合民營、小微企業的産品,完善金融産品供給結構。

 

減稅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

 

豐富和靈活運用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工具

 

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需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2019年,我們該如何豐富和靈活運用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工具,從而為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條件?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去年,我國的減稅規模和佔經濟總量比重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今年,我們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加明顯的降費,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減稅降費的目的就是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輪減稅降費主要是以削減政府支出規模為支撐的,而非擴大財政赤字,為未來財政政策的調整預留了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説。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2018年,我們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保證了流動性合理充裕;精準支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金融環境明顯改善;有效防範化解了金融風險,穩定了宏觀杠桿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今年將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的框架,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

 

——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

 

“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巨大,但缺乏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一線技術操作人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魯昕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情況的同時存在,為就業帶來了結構性矛盾,“要將我國人口紅利由數量型轉向品質型,有效途徑之一就是改善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從今年最新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運行繼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展望全年,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任務。”寧吉喆説。(劉志強  李心萍  李麗輝  韓春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