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訪問澳門果然是雙贏之旅

高雄市長韓國瑜昨午結束了澳門旋風式的參訪活動,前往深圳繼續其後半階段的訪問訪活動。他在澳門雖然只有三十個小時,但卻收穫甚豐,既實踐了其競選口號“人進得來,貨賣得出去,高雄發大財”,又觀摩了澳門在實施“一國兩制”之下的豐碩成果及經驗,並結交了朋友,將“韓流”外溢到澳門,也讓澳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半部,及八個葡語國家與高雄市之間,架起了橋梁。所有參與組織和接待韓國瑜市長的單位丶團體和人員,都勞苦功高,但辛苦得極有價值,為國家的和平統一大業,為向台灣地區民眾講好實施“一國兩制”的成果經驗,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韓國瑜的收穫,主要是在物質領域的經貿活動,包括簽署了7.3億元新台幣的供銷合約,如以人均量計算,60萬人口的澳門,比800萬人口的香港,簽署26.71億元新台幣的合約,“含金量”更高。而且,也發現了澳門是個“大金礦”,每年到澳門旅遊的遊客3000多萬人,消費量極大;“港珠澳大灣區”西岸的人口也有數千萬;加上八個葡語國家及其周邊的拉丁語系國家,市場廣袤。而整個澳門所有蔬菜跟水果,從台灣進口的非常少,水果大概只有佔了千分之一左右,蔬菜大概佔了千分之十三,因而具有再成長的空間。

實際上,如果澳門與高雄市的經貿合作更進一步,將“粵港澳大灣區”徐半部點珠海丶中山丶江門丶肇慶等連結在一起,向高雄市採購農漁産品,並由高雄市向周邊城市擴散,當地的農漁産品,除自用外,就幾乎可以由澳門可以“吞下”。在加上國民黨執政的縣市,也各施各法,主動自行出擊,如台中市丶南投縣等,就已經各自與大陸相關省市簽署了大單。而現在也已不是採用十年前普通民眾分享不到紅利的做法,而是直接購銷,讓農漁民直接得益,整個台灣地區的産品,就不用憂愁銷路了。

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韓國瑜在精神上的無形收穫更大,並不是7億元可以估量的。他對港珠澳大橋,對澳門回歸後的建設發展,都豎起了大拇指,直稱“震撼人心”。而這正是設施“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豐碩成果,也是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內地一道推進兩個“一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他在“震撼”之餘,內心應當對此“有感”。而澳門大學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珠海橫琴,畫出一幅地,實施澳門資本主義法律的模式,可能對他也有啟發作用,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在“惠臺31條措施”的基礎上,台灣地區某些面臨瓶頸困境的領域,也可參考澳門大學的模式,在大陸劃出一個地段,實行“兩制”管理,讓台灣地區的經濟恢復輝煌。

韓國瑜也收穫了澳門人的友誼,真切地感受到“韓流”外溢到澳門的威力。他的“接地氣”言論,感動了澳門居民尤其是大學生,甚至有澳門大學的研究生説,如果有台灣地區的投票權,就將會投票給韓國瑜。

韓國瑜也交了不少朋友。在行程表內參與接待者,當然是他的好朋友,所建立的人脈關係,不但對高雄市的建設,而且在他倘出馬參選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並當選後,對台灣地區的建設,都大有好處。在這裡,有一個生動的例子。未被安排在行程表內的“永利”急了,一來“永利”不久前剛與高雄市簽署了6600萬元新台幣的購花合約,作為永利皇宮等酒店內的佈置;二是“永利澳門”的總裁陳志玲,與韓國瑜一樣都是台灣眷村兒女;因此力邀韓國瑜到訪。韓國瑜雖然睡眠不足,極為疲倦,但也在結束了前日一日正式行程之後,到訪“永利皇宮”,親眼看到酒店的鮮花佈置,更為直觀地感受到高雄鮮花在澳門的市場之大。如果努力推銷,澳門所有豪華酒店的用花,都有部分採購自高雄,高雄的花農就真的是“發大財”了。

當然,“永利澳門”也購到了政治資本,在三年多後的賭牌重投中,可能因此而獲得“加分”。尤其是在史提芬卸任之後,“永利”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關係已經逐漸消淡。而陳志玲又具有內地地方政協委員的身份,因而也就“懂政治,講政治”,而且也認同韓國瑜的意識形態,主動地購買高雄的鮮花,這對“永利”今後在澳門的發展,也頗為有利。

出面主持簽約儀式的梁維特也有收穫,韓國瑜拿他的姓名開玩笑,“這位梁維特司長,專門維護特區的發展,專門維護特區人民的幸福,專門維護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引發全場叫好及滿堂大笑之餘,對梁維特參選特首絕對能起加分作用。當然,一連三個“維護特區”,也可知在他的心底裏,對設施“一國兩制”的澳門特區,有親切感情。

“人民大眾開心之日,就是反動派難受之時”。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丶賴清德丶卓榮泰等人酸言酸語諷刺韓國瑜,但卻無效,被韓國瑜“嗆回去”。韓國瑜等國民黨執政的縣市,如過江之鯽地到大陸進行經貿之旅,當然讓曾經講“沒有九二共識也能發展兩岸關係”,但卻碰得焦頭爛額的蔡當局和民進黨,黯然失色。自己無能,卻又妒忌有能者。這與魯迅先生筆下的“假洋鬼子”下同,那是“自己不革命,也不讓別人革命”,而蔡當局及民進黨則是自己無法做,就以“酸葡萄”心態,詆毀別人的交流。因此,韓國瑜的“酸言酸語”之説,就正好戳中了蔡當局的心病。

可能是澳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體系的建設震懾了反對派,他們確實是比前“乖”了許多,今次就沒有組織騷擾行動。但也不免像蔡當局那樣“酸言酸語”一番。其主辦的網媒,儘管也選擇性地轉載一些正面的報導,但更多的是轉載了台灣親綠甚至是“獨派”主辦的媒體,抓住韓國瑜在疲倦情況下的個別失言,並“酸言酸語”一番。這就證明,這些人將自己的立足,站到了台灣“獨派”的位置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