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古墓挖出春秋時期雞蛋 滿滿一罐完好無損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3-26 11:22:16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圖為出土的陶罐與雞蛋。
24日,考古專家在溧陽上興鎮一座春秋時期的土墩墓裏發現一罐雞蛋。據了解,這是江蘇土墩墓裏出土的第五罐雞蛋。此前有四罐分別藏于南京博物院、鎮江博物館、句容博物館和南京農業大學博物館。
記者在現場看到,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徑約40米的圓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當地人稱之為子午墩。出土雞蛋的11號墓裏有印紋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質灰陶的三足盤,儲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考古隊員周恒明告訴記者,24日上午10點左右,他在清理這座墓葬時取下一隻陶罐的蓋子,驚喜地發現裏面是滿滿一罐雞蛋,大約有20多個,他看了看趕緊蓋上蓋子——這是2500年前的雞蛋,日曬和風吹都可能讓脆弱的文物開裂風化。
11號墓的墓穴並不大,僅能躺下一人,為什麼會有一個大得像小山一樣的封土呢?原來,土墩墓是江南地區獨特的葬俗,與中原地區向地下挖墓穴不同,土墩墓是把死者放在平地或是石床上堆起封土。圍繞著中心墓葬,其他死者被埋葬在周圍,因此封土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有可能成為一個家族共同的墓地。此次發現的子午墩在考古發掘前高達7米多,共有38座墓葬,從上到下共有6層,11號墓位於第5層,共出土文物48件(套),其中就包括這罐雞蛋。
從文物數量較多來推斷,這座墓的墓主人應當是家族中地位較高的人,死後族人們用全套的存貯器、炊器和盛食器陪葬,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不會忍受饑餓。陶器內當初可能也裝有穀物等其他食物,但因為年代久遠,被腐蝕而蕩然無存。
此次出土的雞蛋與現在的草雞蛋差不多大,剛出土時蛋殼有微青色,有可能是先民們撿拾的野雞蛋,也有可能是家雞蛋。雞蛋歷經2500年時光,應該基本被分解,而蛋殼是鈣質,性質穩定因此能夠保存下來,所以這罐雞蛋有可能只留下“一罐雞蛋殼”。考古專家説,雞蛋黃和雞蛋清是有機質,但也不排除保存條件好,雞蛋殼裏的物質仍然有殘留。這罐雞蛋將被放到恒溫恒濕櫃中,等待進一步的鑒定與化驗。 (王宏偉 史駿 史珂)
相關新聞
- 2019-02-13以文會友續寫兩岸同宗同文血脈深情 攜手同行打造蘇臺青少年文化交流盛會
- 2018-10-25“南京面孔”迴響巴黎
- 2018-12-26近千件檔案資料首次展出 揭秘南京長江大橋前世今生
- 2018-08-06“江蘇省對臺交流基地”落戶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