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學者解析“一帶一路”:中國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國際合作經濟平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4-16 16:44:44 | 來源: 央視網 |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取得了哪些進展?在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各國關係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同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哪些內在聯繫?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目前,已經有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文:“一帶一路”過去的幾年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品牌:高顏值、長期待、強口碑的一個中國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的國際公共産品,也是中國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國際合作經濟平臺。
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69項成果已完成或轉為常態化工作,落實率達96.4%。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等機構相繼成立;包括雅萬高鐵在內的多項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截至2018年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到1.3萬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攜手合作搭建了暢通的橋梁。
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學者 胡正垣: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發達國家擺脫經濟低迷提供了新動能。各國可以從共同利益的角度,審視自身的發展,通過溝通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目前,“一帶一路”已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成員擴容至310家。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綠色、智庫、新聞媒體等方面落實了一系列合作成果。
牛津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 蒂莫西·鮑爾:我覺得“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很實際的倡議。所以在我看來當人們關注切實需求的時候,它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而非政治。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所長 孫壯志:如果我們總結梳理這兩年的“一帶一路”的具體成果的話,可能不僅僅把它要歸結成具體的一些項目,那麼可能在更高的層次上也可以看到“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對這個全球的經濟甚至政治、文化交流的這樣一種推動作用。央視網消息
相關新聞
- 2019-04-16一帶一路在中日交往中升溫
- 2019-04-16香港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大潮 構築對接融匯支撐區
- 2019-04-15中國知識産權成功經驗值得與“一帶一路”國家分享
- 2019-04-1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克羅地亞共和國政府聯合聲明(全文)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