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公益成“數字中國”建設成果普惠“放大器”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於5月6日在福建福州正式拉開帷幕。在首屆峰會落幕至今的一年間,一批數字建設項目成果落地開花,惠及社會。數字公益造福更多人群,正是數字中國建設成果普惠化的生動寫照之一。

 

今年4月22日,在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上,螞蟻森林的志願者們在甘肅敦煌種下新一批梭梭樹,樹苗是用無數用戶在支付寶上積攢的“綠色能量球”換來的。“每天早上都定鬧鐘‘收能量’,平時也儘量選擇步行或不使用塑膠餐具,來盡可能積攢能量球來‘種樹’。”杭州市民李洋洋説。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植樹成果”,從2017年至今,自己“種”的9棵樹已在阿拉善、鄂爾多斯、武威等地的西部荒漠中生根發芽。

 

數據顯示,2016年8月至今,支付寶螞蟻森林中的5億用戶已在荒漠化地區種下1億棵真樹。這一新型公益實踐,就是利用數字科技手段,促使城市裏的螞蟻森林用戶“節能減排”,並將減少的碳排放變成千里之外荒漠中抵禦沙塵的真樹苗。

 

“用好數字科技,做有溫度的公益”,已成為我國互聯網企業在數字公益追求的目標。2018年10月15日夜,一個男孩因意外事故病情危重,需由內蒙古人民醫院轉院到北京天壇醫院緊急救治,經與孩子父母確認信息屬實後,高德地圖緊急成立了“救助護航小組”,及時為救護車增加了“一路護航”功能模組。行車過程中,高德地圖實時定位並跟蹤救護車輛,同時向沿途車輛提前進行讓行播報,有近3000輛車為救護車讓行。

 

次日上午10時36分,救護車抵達北京天壇醫院——原本預計7個多小時的車程只用了5小時20分。據高德地圖工作人員介紹, “一路護航”業已建立急救、消防、交警、社會車輛之間的協同保障機制,結合實時道路狀況,讓應急車輛開得更快更順暢。

 

數字科技還在社會大眾做公益的過程中提供更加透明的知情保障。2018年,騰訊公益平臺上線“冷靜器”功能。用戶在捐贈前,系統會彈出一個“透明度提示”的消息框,內容包括:公益項目實際的成立日期、這個項目過去做得怎麼樣、我們的捐款都用在了哪些地方上、這個項目進行到了哪……在看似麻煩的設置背後,是數字公益平臺搭建者希望人們在做指尖公益時能夠“不只是衝動”,而更多地去思考“我們能做什麼”和“我們為什麼要做”。

 

截至目前,數字公益已在全國範圍內覆蓋生態文明建設、醫療衛生保障、精準脫貧攻堅等多個領域,讓更多人享受到“數字中國”建設所帶來的普惠效應。(記者顏之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