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保護瀕危物種 熊貓保育成功雪松鯊魚仍高危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5-07 15:26:55 | 來源: 新華網 |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隨著科技及經濟急速發展,生物棲息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各國政府及保育組織近年來紛紛努力保護瀕危物種。其中,大熊貓和藍鰭吞拿魚屬成功保育例子,但鯊魚和雪松的數目則持續大幅減少。
據報道,多年來,大熊貓一直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內。為保護大熊貓,中國重新種植供它們食用的竹林,併為動物園籌措資金,以便園方飼養並幫助繁衍大熊貓,被視為生物保育的典範。藍鰭吞拿魚亦因各地制訂更嚴格的捕撈上限,數目終於得以回升。
然而,植物雪松和鯊魚的保育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雪松被視為黎巴嫩的國樹,本是當地常見的植物。可是,氣候變化影響了水循環,雪松受到了更多的害蟲威脅,被IUCN列入《紅色名錄》的“脆弱”類別。黎巴嫩農業部在2012年提出計劃,將於2030年前種植4000萬棵雪松。
至於已在海洋裏存活4億年的鯊魚,由於被人類大量捕獵,加上生存環境受破壞,數量正不斷減少。在IUCN研究的59種鯊魚中,有17種已被界定為面臨絕種風險。
標簽: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