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關稅大棒嚇退不了在華外企

美方最近聲稱,在對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將從中國搬遷到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生産,而一些美國企業將搬回到美國生産。這些論調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常識,只是美方別有用心的臆想。

 

眾所週知,當前中國經濟正轉向高品質發展,在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價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包括紡織服裝、鞋帽等在內的中低端製造業外遷,符合全球産業轉移的發展規律,契合了中國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趨勢,純屬市場經濟的常態,絕非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所致。美方硬是借機將兩者掛鉤,只不過是想用關稅大棒逼退在華的外企,達到唱衰中國的險惡目的。

 

然而,美國這一論調被現實無情地打臉了。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日前發佈報告説,在日本企業對外出口、投資、跨境電商戰略中,中國市場均排名第一。今年前4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4%,美國對華投資同比大幅增長了24.3%。而中國美國商會最新發佈的2019《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發現,高達98%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會繼續開拓中國市場。

 

為什麼美方不斷升級關稅,卻無法把“美國製造”逼回美國呢?這是因為,美國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等高端製造業,這些領域對熟練産業工人需求很大。中國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不僅能提供完備的供應鏈、産業鏈,還擁有大量熟練技術人員,這大大削減了美國企業的成本。以蘋果公司為例,它在全球約有800家供應商工廠,其中約一半設在中國。高盛公司2018年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生産與組裝全部移回美國,蘋果公司生産成本將增加37%。

 

此外,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消費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在資本的逐利性趨動下,目前美資企業在華年銷售收入約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白皮書顯示,即便美國加徵關稅,仍有 69%的受訪企業表示會盈利。而一旦離開中國,不知全球還有哪個市場能給美資在華企業帶來如此豐厚的利潤?

 

最重要的是,一年多來,中國持續按照既定節奏擴大開放,給美國企業吃下了不少“定心丸”。繼埃克森美孚公司在華投資建設大型獨資石化項目、特斯拉首家海外工廠在上海正式開建之後,最近,老牌“美國製造”福特汽車宣佈將在今年底啟動高檔車“林肯”在華生産。

 

反觀美國,由於白宮決策層置美國民眾和企業利益不顧,一意孤行地執意加徵關稅,極大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自去年以來,美國企業便掀起了出走潮,將産業鏈轉移至其他國家,以便更好地應對中國及其他市場的需求。經濟體量位居全美第三位的芝加哥市,乾脆直接與中方簽署了《2018-2023五年重點産業合作計劃》,決定在醫療健康産業、先進製造業、創新技術、金融服務、農業與食品、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進行合作。

 

美國舉起關稅大棒,嚇退不了在華發展的外資企業,反倒是逼著“美國製造”紛紛出走,加劇了美國産業空心化危機。這種“冰火兩重天”景象的製造者,正是奉行“極端利己主義”的美國決策層。(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