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為北京打開綠色發展之門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既為各國展示綠色發展最新成果搭建了平臺,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傳導至世界的各個角落,也為北京城市建設打開一扇綠色發展之門。

 

世園會舉辦地北京延慶地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經濟發展乃至環境建設都受益匪淺。延慶區區長于波表示:“世園會對延慶來説是大好機遇,通過舉辦世園會,延慶收穫滿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都得到提升。”

 

交通方面的變化最為直觀。為了保障世園會交通,延慶圍繞園區周邊和城區週邊修建了13條道路,共54公里。今年初,北京西北方向的高速通道京禮高速興延段正式開通。即將開通的京張高鐵,將使交通更加方便。與此同時,延慶連續3年開展城市環境整治,城市景觀大為改善。于波表示,2012年以來延慶共造林16萬畝,尤其在世園會周邊栽植林木1萬多畝,形成了成片森林。

 

世園會還帶動了當地園藝業。近兩年來,延慶加快推進現代園藝産業發展,特別是圍繞世園會周邊建設的數十個現代園藝産業園,正發揮科研産業示範引領等作用。

 

延慶借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世園基因,將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活力和潛力。

 

過去每一屆世園會都會給城市規劃和建設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世園會的舉辦對於北京的建設意義重大。”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北京園主創設計師孫樂表示,一方面,延慶增加了一張綠色名片;另一方面,選取對應的衚同,通過“園藝化”處理,打造一個“衚同樣板間”,體現“留白增綠”“騰退還綠”“見縫插綠”的老城更新策略,能為老百姓身邊提供更多的園林綠化空間、遊憩空間。

 

作為世界性盛會,世園會本身也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招商引資、周邊旅遊、餐飲住宿等多重商機全面迸發。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部長馮耀祥表示,北京世園會作為一個綜合的平臺,這種大型活動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長遠來看,北京世園會還對北京市相關産業産生拉動作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錶示,通過舉辦會展活動,可以把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發展要素匯集在一起,促進優勢要素的重新組合配置,提高要素的生産效率,從而促進經濟的高品質增長。“簡單説,就是通過會展活動招商引資,促進項目落地,帶動當地經濟的轉型,促進所在産業的産品結構升級和技術提升。”

 

有專家表示,世園會不僅能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周邊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將吸引更多遊客到周邊的景點參觀,從而成為北京西北地區的重點旅遊帶,並將園區未來發展作為整個辦會後續利用的重要方面,讓園藝産業、旅遊産業成為發展的支柱。

 

北京世園會也是科技創新與自然生態的完美結合。園區內建設的電信5G館,將VR、MR、無人機和AI機器人等多種技術與5G結合,為公眾帶來精彩紛呈的5G場景體驗,更在園區內設置了無處不在的5G設施和元素。

 

近日在世園會亮相的無人智慧清掃車“蝸小白”,採用了智慧AI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集成了多源感測器感知、融合定位、智慧決策等技術,成為可以自動完成清掃、灑水、智慧避障的“超級清潔工”。據測算,一噸生活垃圾從前端收集、運輸到後期處理的費用約為300至500元,我國生活垃圾處理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年,單是道路清掃一項,每年市場規模就能達到500億元左右。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北京世園會為人工智能創新的“風口”做出了完美示範。

 

針對延慶地區冬季寒冷多降雪、易結冰的氣候特點,國際館94把鋼“花傘”的頂部都設置有融雪電纜,每個“花傘”柱內都設置雨水管線,與地下集水池和地面雨水收集井連通,使雪水或雨水能順著“花傘”柱內的水管導流貯存,再用於園林澆灌和建築日常運行。此外,“花傘”頂部還鋪設了光伏膜,可以通過太陽能蓄電,為建築夜間運行提供輔助供電。

 

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世園會堪稱是一次小型的最新科技展,更重要的是,這為未來城市的發展提供了鮮活的示範以及為今後的商業推廣進行了提前練兵。(秦天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