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 互利共贏”——兩岸各界聚焦共建平潭“共同家園”

17日,在演講臺上分享鄉村振興的經驗後,福建省福清市草柄村支書王長勇在台下被十多位熱情的台灣村裡長圍住。儘管時間有限,但他們仍一一握手合影、互加微信。

 

“現場感受到的‘兩岸一家親’,比來之前想像中的更強烈。”王長勇説,村裡長們紛紛邀請他到台灣訪問,他也邀請村裡長們來參加草柄村8月舉辦的百家千人團圓宴。

 

類似的溫馨場景,在17日于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辦的第八屆兩岸共同家園論壇上並不鮮見。作為海峽論壇的重要分論壇,共同家園論壇以“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為主題,聚焦基層治理經驗交流和經貿往來等,吸引了900多位兩岸各界嘉賓和基層代表出席。

 

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的初心是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並提出要創建一個全新的“兩岸合作與制度建設的特別行政區”,探求兩岸“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感受到平潭的熱情,近年來越來越多台灣同胞開始到平潭考察或開展合作,僅2018年來平潭交流參訪的臺胞就達1.5萬人次。

 

新北市新莊區西盛社區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陳肅肅也是其中一位。她在5月中旬摔壞了腿,至今走路得拄拐,但她堅持參加本次論壇,並走完了所有考察點。

 

“我發現大陸進步得太快了。所以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留下來發展。”陳肅肅説,她看到不少村子歷史悠久,又有特色産業,但卻沒有留住年輕人,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經驗幫這些村莊發生改變。

 

為了實現打造“共同家園”的目標,近年來平潭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像陳肅肅這樣的台灣民眾參與。就在論壇召開前夕,平潭又公佈了36條旨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讓臺胞臺企在平潭的住、行、金融服務、就業就學等方面獲得更多同等待遇和便利。

 

“我剛得知有對臺企免租金、給獎補、鼓勵農漁進口等政策,我要把這個消息帶給島內的民眾。”陳肅肅説,從大陸這十多年的發展速度,她看到了機遇;從大陸公佈的種種惠臺政策,她看到了誠意。

 

實際上,平潭近年來已出現不少兩岸基層治理合作的成功案例。2016年底,嵐城鄉上樓村引進台灣村裡長和青年擔任顧問,並借鑒台灣社區志工文化,學習了不少台灣社區治安巡守、醫療照護、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作為上樓村社區規劃諮詢顧問,台灣青年陳信豪如今平均一兩個星期就會到上樓村一次。他笑著説:“每次回來,鄰居都會説‘你們又回來了’。所以來上樓村的感覺一開始是‘出差’,現在是‘回家’。所謂打造共同家園,我想就是這麼自然而然的事。”

 

和“基層一線”一樣,“青年一代”也是平潭對臺工作的重點。近年來,許多和陳信豪一樣的台灣青年來到平潭,熱心地把台灣發展理念分享給當地百姓。他們在為許多村莊帶來巨變的同時,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員。

 

“讓我們心連心手拉手,心靈的世界並非那麼難懂,如果真心地交朋友……”在流水鎮北港村的風中旅行文創工坊,台灣青年王美珠和其他幾位同事正拍著鼓、彈著吉他為來訪的賓客演唱他們的原創歌曲。

 

2016年,平潭將北港村定位為“文創村”,引入台灣文創團隊和文化元素。如今,北港村石頭民厝的“古”味,和文化創意的“韻”味交融在一起,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傳統以海運業和捕撈業為主的北港村,2018年人均旅遊業收入增加了8000多元。

 

“現在有5個台灣青年團隊在我們村,他們不是外人,是‘新’北港村民。”北港村支書陳松柏説,逢年過節,“老”北港人就會給“新”北港人包當地特色食品“天長地久”——一種油炸的甜味餡餃子。“台灣青年在我們北港村創業,演繹兩岸一家親,我們無比自豪。”

 

記者在走訪中感受到,無論是經驗交流還是合作實踐,無論是政策配套還是民間意願,平潭打造兩岸共同家園的願景看起來都並不遙遠。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在論壇上表示,在落實有利於臺企發展的政策方面,平潭走在全國前頭。“我希望越來越多的臺商朋友關注平潭、了解平潭,積極參與到平潭未來的發展建設中,推動嵐(平潭)臺融合發展,互利共贏。”

 

“平潭已經做得不錯了,但與台灣百姓參與(共建共同家園)的積極性相比,還略顯不夠。”在臨走之際,陳信豪笑著對記者補充説,“希望政策更多、機制更順、障礙更少,而我們也會更加努力。”新華社福州6月18日電(記者林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