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減廢,呵護綠色香港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9-06-21 14:27:28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早在2013年,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就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制定了一個清晰的10年目標,截至2022年,把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減少四成。
KaCaMa設計工作室設計的環保豆袋椅。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垃圾處理主要通過堆填和回收再處理進行。但是,人均每天棄置1.3公斤垃圾,整個城市每天超過9000噸的總棄置量,還是給香港的垃圾處理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如今為達到這一目標,香港各界齊心協力,合力實踐“惜物減廢”環保新文化,打造綠色香港,保護地球資源。
“綠在區區”
在米袋上扎兩個孔,將廢棄的舊鞋帶從小孔中間穿過,打好結,一個好看又可承重的購物袋就做好了……“綠在東區”社區環保站,社區義工正在免費教授一堂“善用米袋”的環保課程。類似這樣的環保課程,大多簡單實用。
環保新文化的第一個亮點,就是類似“綠在東區”這樣的社區環保站。從“綠在沙田”“綠在觀塘”到“綠在元朗”,數個社區相繼投入使用,他們都是“綠在區區”網絡的一部分。
“綠在區區”由香港特區政府主導,設立結合環保教育和社區資源回收的環保站。環保站長遠目標是覆蓋香港18區,逐步向700多萬香港市民滲透。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由一些公益團體接手運營,將綠色生活融入社區。
負責的公益團體會主動聯繫社區裏面的小區、學校及其它組織,幫助協調回收諸如電池、節能燈、衣服等,再將這些物料統一打包運輸至處理中心。在後續處理中,安全、衛生是大家關心的焦點。為此項目推廣“乾淨回收”的概念。如果回收過程中發現尚可使用的東西,項目組則會聯繫相關服務機構,轉送給有需要的人。
回收再造
“綠在東區”負責人表示,人們往往認為,垃圾分類就是單純把垃圾分門別類而已,但實際上,有些廢棄物放到恰當的地方,就是可以再利用的資源。因此,垃圾分類,其實也是一次資源再回收。
香港城市大學的3名學生參加公益實習計劃,決定找出一種簡單方法告訴人們回收箱的位置,讓人們棄置垃圾前三思。
他們在教學樓一層的垃圾桶旁,放置了指示最近的回收箱位置的路牌。在垃圾桶上,他們貼上一張“香港堆填土地告急”的圖片,再加上一張印有可回收物的提醒標誌。上述措施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僅一週後回收箱的回收率便增加了約30%。香港城市大學表示,後續將繼續招募學生進行研究,探討該方法在街道、商場的應用可能。
除了大學校園,香港環保園也在努力探索。該園區承擔環保教育、垃圾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等任務,還扶持了2家慈善團體組織的社會企業,企業主要從事電子垃圾的回收、再造,並把再造後的可用品贈送給困難家庭。
類似的例子還包括,香港有些樓宇或樓層空間狹促,只能設置一個垃圾桶,有人提議採用“分時放置,分時收集”的方法,即每週按指定日子,分別收集不同種類的回收物品,做到“一桶多用,分類收運”,盡最大可能性變廢為寶。
“惜食”教育
廚余是香港都市固體廢物中的最大類別,據特區政府環境署統計顯示,在每天堆填的9000多噸都市固體廢物中,廚余佔到1/3還強。
廚余既來自於家庭或酒店産生的剩菜剩飯及過期食品,又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食品生産、加工、批發、零售等過程。解決好這個問題,對處理好垃圾問題至關重要。但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民眾的配合。
例如,燒鵝是香港茶餐廳裏的招牌菜式之一。不少餐廳將燒鵝的份量分為半隻、一隻、1/4隻(即上莊和下莊)四種。業者説得很清楚,根據人數點單,可以減少食物浪費。吃剩的食物,餐廳服務員會溫馨提醒食客打包,不少食客都會主動帶走。許多香港餐廳都拒絕提供一次性碗筷。
大部分的香港市民和香港餐廳都在踐行著“惜食”的環保理念。不少學校也在推行環保教育,截至2016/2017學年,全港已有學生環保大使超萬名。
多方互動
惜物減廢,離不開環保教育,也離不開市民環保意識的加強。這方面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頗為用心。
“綠在區區”每個環保站的建築都是運用貨櫃、竹子等再造物料建造。經過專業設計師的設計,每個社區環保站既美觀又環保,像公園一般,成為家庭假日的好去處。讓市民在休閒的同時,吸收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香港特區政府早在2012年,就成立惜食香港運動督導委員會,在香港社會掀起“惜食香港運動”風潮,提倡從源頭減少廚余的産生。至今已舉辦約20場巡迴展覽,吸引逾2.1萬人次參加。
除了“善用米袋”講座,“綠在東區”每週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環保教育活動,邀請有創新環保心得的市民與大家分享經驗,一起輕鬆學習如何“惜物減廢”,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環保創意也越來越多。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陳韻淇、孫嘉希及陳少華3人組成KaCaMa設計工作室,將廚余、廢料及垃圾等回收加工後,再運用創意設計讓它們再生,把垃圾化身為有價值的“綠色”産品,融入大眾生活當中,成為綠色香港大潮中一抹亮色。(記者 任成琦)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