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系統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7-22 11:38:51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如今,我們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處理中文信息已經習以為常,而在40多年前,這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系列報道《新中國的第一》,今天帶您走近新中國第一個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系統——漢字鐳射照排。
四十多年前,我國的計算機還主要用於科學運算和國防尖端工程,系統裏沒有精密漢字。報紙、書刊,主要用鉛制的活字排版印刷,手工挑字、人工排版,效率很低。為此,新中國在1974年8月設立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748工程”,研發漢字信息處理系統。最難的一步,就是讓精密漢字進入計算機。當時還在北大當教員的王選和妻子陳堃銶,參與了這項工程的研究。
1975年,王選用“參數表示規則筆畫,輪廓表示不規則筆畫”這種獨一無二的方法,把幾千兆的漢字字形信息,大大壓縮後存進了只有幾兆記憶體的計算機,這是新中國在世界上,首次把精密漢字存入了計算機。經過四年的連續攻關,王選團隊又採用當時超前的鐳射照排技術,成功從計算機裏輸出了漢字。
1979年7月,新中國誕生第一張用“計算機-鐳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整張輸出的中文報紙。此後,從成功排出樣書《伍豪之劍》,到在新華社中實用成功,漢字鐳射照相排版系統,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計算機中文信息處理系統,後來不僅風靡全國,也出口到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
改革開放40多年來,王選團隊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不僅顛覆性改造了新中國的新聞出版印刷行業,也在世界範圍內推動了中文信息化的全面發展,電子書、新聞類應用軟體等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如今,748工程已經過去了40多年,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究,已經從用計算機處理和顯示漢字字形,轉向了用計算機對漢字語義的理解和再生成。根據深度學習演算法,計算機可以模倣手寫筆跡造字,也可以寫文章、作詩,還能把文字、音頻、圖像、視頻,都轉化為同一標準的表達方式,中文信息處理邁入人工智能時代。
1979年,計算機輸出第一張中文報紙樣張。
1985年,漢字鐳射照排系統實用成功,新聞出版印刷行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
2001年,基於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的電子書系統開始應用。
2018年,手寫體字庫自動生成技術等進入應用階段,中文信息處理邁入人工智能時代。
相關新聞
- 2019-07-22中國正式啟動世界最深地下實驗室新階段建設
- 2019-07-17國家5G推進組:今年重點推動5G終端晶片測試
- 2019-07-17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段全線貫通
- 2019-07-17廣州成立5G創新産業聯盟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