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同國脈相連——中國何以文化自信?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8-06 10:23:17 | 來源: 人民日報 |
《我在故宮修文物》通過介紹稀世珍寶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絕倫;《上新了·故宮》採用“專家與明星聯袂”的方式,把故宮文化元素轉化為創新産品的過程完整呈現給觀眾;“紫禁城裏過大年”還原昔日清代皇宮的節日景象,讓沉澱于歷史的傳統節慶文化“活”起來;彩粧、服飾、文具等故宮文創産品火爆熱賣,使傳統文化融入人們日常生活……近年來,這一系列頻頻走紅的“故宮現象”,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成為彰顯我國文化自信的一個鮮明標識。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中華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練、崢嶸歲月的磨礪、偉大實踐的鍛造,是最有韌勁、最具內涵、最富生機的文化,是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在人類文明的浩瀚星空中,中華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滿自信的文化。
一 文化自信是自信之魂
文化作為精神標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説到底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只有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持堅守的定力、奮起奮發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活力,才能讓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廈巍然聳立。
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民族賡續。古往今來,任何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總是與文化自信緊密相連。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遭受過無數艱難困苦,但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永續發展提供了堅韌的精神紐帶。今天,幾千萬海外華人靠什麼來維繫和認同,中華文化是重要因素和標識。猶太民族雖流散世界各地達千年之久,但靠著頑強的文化生命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也證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的強大作用。目前,世界上儒家、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文化圈,都是靠文化的長期傳播和浸潤而形成的。
相反,一個拋棄或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實現發展和振興的,是沒有前途和未來的。在人類歷史上,這樣的悲劇也一幕幕上演過,給我們以深刻警醒。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曾經創造過盛極一時的燦爛文明,在先後遭到羅馬人、阿拉伯人的武力征服和文化侵蝕後,逐漸放棄了對自己歷史文化的堅守,導致一個璀璨文明的消失,只留下一座座宏偉的金字塔兀立在黃沙大漠中供後人憑吊。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人類文明史反復證明,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保證民族的綿延不斷,才有可能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和興旺發達。正是基於對文化自信重大意義和作用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自信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自信,作為激勵全體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省和自覺,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對自身文化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網友感言
◆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實則堅韌,能夠穿越歷史長河的風煙,成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精神紐帶。
◆5000多年浩瀚文明的滋養,上百年精神譜係的浸潤,從歷史中孕育的中華文化,必將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風采。
◆沒有文化的傳承接續,就沒有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輝煌歷史;沒有文化的創新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美好未來。
◆價值觀猶如人生之舵、理想之帆,只有把穩舵、揚好帆,才能駛向實現人生夢想的遠方。
二 有充分的理由文化自信
最近幾年,央視幾檔很火的傳統文化節目,吸引人們熱情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採用競猜、“飛花令”等比賽形式,讓觀眾領略到古典詩詞的韻律和意境之美;《國家寶藏》通過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讓國寶“活起來”,讓觀眾在一眼千年中感悟傳統文化的深沉和厚重;《經典咏流傳》以“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元素相融合,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的人文情懷和價值理念……這些節目,通過電視藝術的手段,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和獨特魅力,喚起了無數人對傳統文化的崇敬和自信。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響深遠,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程。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要説哪種文化能夠自信的話,中華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滿自信的文化。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強大底氣,就在於中華文化積澱著幾千年的優秀傳統,傳承著革命時期的紅色基因,汲取著建設和改革的精神力量。
自信源於歷久彌新。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既古老又年輕的文明,是人類文明燦爛星空中最絢麗的星宿。5000多年文明江河奔流到如今,涌現出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李白、蘇軾、曹雪芹等燦若星辰的偉大人物,誕生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等浩如煙海的文學經典,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提供了精神滋養。這些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歷經千年風雨的洗禮依然挺立、生機勃勃。中華文化跨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和魅力,是我們的自信之根。
自信源於浴火淬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華文化之所以堅韌勇毅,就在於它有著經過血與火的考驗、苦和難的磨礪,用無數先烈鮮血染紅的精神底色。在28年的革命歲月中,黨帶領人民堅定信念、矢志不渝,歷經磨難、絕處逢生,浴血奮戰、敢於勝利,形成了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為代表的革命文化。正是有了在戰火中淬煉出來的精神譜係的引領,中國人民才無往而不勝、從勝利走向勝利,中華文化才熔鑄了最堅韌的精神氣質。
自信源於開拓奮進。新中國的誕生,標誌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精神面貌煥然一新。70年來,黨帶領人民在戰天鬥地、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非凡歷程中,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無論是艱苦創業的鐵人精神、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還是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勤勉為公的焦裕祿精神;無論是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眾志成城的抗震救災精神,還是開放自強的北京奧運精神、敢於超越的載人航天精神,都是社會主義中國時代精神的精華,為堅定文化自信增添了新的力量。
樹高千尺,根伸沃土。中華文化的參天大樹之所以根系發達、主幹遒勁、枝繁葉茂,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和養分。可以説,新中國70年以堪稱世間翹楚的實踐成就,為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無比堅實的現實基礎。
權威聲音
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定中華民族的自尊自強
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現在已經不再像舊中國那樣在世界政治舞臺缺位,或扮演敬陪末座沒有發言權的“小媳婦”角色,而是帶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帶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帶著解決世介面臨的問題的中國方案、建議和話語,自信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為我們從理論上闡明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指導。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文化的歷史起源、發展、精神特質和精髓的總體性判斷,是秉持對中華文化的科學、禮敬、繼承、創造性推進的基本立場和態度。
三 文化自信的價值引領
2019年春天,《流浪地球》以近50億元票房、超1億觀影人次,成就了中國科幻影片的“高光時刻”。這部電影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與某些國外大片不同,沒有宣揚以暴易暴,突出自己高貴、別人卑劣的價值觀,而是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懷,倡導全人類攜手並進、共渡難關。這充分詮釋了中華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境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自信和擔當。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次的要素。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説,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引領力。在中國幾千年的古代社會中,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價值觀念深入人心,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價值取向和精神氣質。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個字。黨的十九大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著眼點。可以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猶如高高飄揚的旗幟,指明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前進方向,成為當代中國堅定文化自信的價值引領。
價值燈塔定航標,時代新風潤神州。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從時代楷模、道德模範到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到入法入規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億萬人民以實際行動印證“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人的頭腦裏搞建設,是一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過程。必須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把思想教育與社會孕育、內化於心與外化于行有機結合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之中,充分發揮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潛移默化地增進人們認同並自覺踐行。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是重點,必鬚髮揮好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作用,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積極踐行者。
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949年9月底,在新中國即將誕生之際,毛澤東同志充滿自信地預見:“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70年過去了,這個預見正在逐漸變為現實,我們迎來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正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不懈奮鬥。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富強,總是以文化繁榮興盛為支撐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建設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前進的征途上,必須堅定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築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更加鞏固。但意識形態領域並不平靜,各種較量和鬥爭有時十分尖銳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增強憂患意識,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在理論上把牢“定盤星”,在導向上握穩“方向盤”,在制度上種好“責任田”,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中華民族自古就以重視禮儀著稱於世,道德血液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流淌了數千年。看看今天的中國,無論是人們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熱情、遵法守規意識、敬業進取精神的大大增強,還是見義勇為者、扶貧濟困者、志願服務者的競相涌現,都昭示著社會道德的進步,反映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但社會道德進步之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直線的,必須增強緊迫感和實效性,通過加強道德教化、注重實踐養成、治理突出問題等措施,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積聚向上向善的強大精神力量。
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景象,文藝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文化事業、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國電視劇和圖書年産量穩居世界第一,電影産量高居世界第二。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國産電影産量為1082部,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演出312.46萬場,國內觀眾達13.76億人次,總收入達366.73億元。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堅持同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汲取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回望新中國70年壯麗征程,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奏出了響亮的時代強音,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人民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圖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將書寫更加輝煌的文化篇章,把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呈現給世界。
延伸閱讀
1.習近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求是》2019年第8期。
2.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9年5月16日。
3.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9年第12期。
相關新聞
- 2019-07-26兩岸電影人合力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
- 2019-07-11“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19-06-28內地與香港共續非遺傳統 中華文化煥發勃勃生機
- 2018-11-16漢字與中華文化認同——由兩岸漢字繁簡之爭説起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