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實現連續二十年不斷流

記者今天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獲悉,通過實施水量統一管理與調度,截至8月12日,黃河實現連續20年不斷流。萬里長河從斷流頻仍到河暢其流,從羸弱不堪到水復其動,以全新的生命形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支撐著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世界江河治理與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範例。

 

黃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佔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養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了全國15%的耕地,是幾十座大中城市及眾多能源基地的供水生命線。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疲態盡顯、難堪重負。頻繁斷流直接影響沿黃城鄉工農業生産生活,河道萎縮進一步加劇、河流自凈能力降低、生態系統失衡,並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我國高度重視黃河水資源問題,1987年,國務院批准南水北調工程生效前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該方案的批復使黃河成為我國大江大河中首個進行全河水量分配的河流。1999年3月,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正式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在我國七大江河流域中首開先河。同年8月12日之後,黃河干流再未出現斷流。

 

20年來,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採取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經濟等多種舉措,結束了黃河下游頻繁斷流的歷史。黃河水量統一調度實行以省(區)際斷面流量控制為主要內容的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格落實《黃河水量調度條例》等法律法規,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日趨完備;聯合調度干支流骨幹水庫,充分調節水資源時空分佈;提升黃河水資源調度與管理系統,為“精細調度”黃河水資源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探索利用市場手段優化配置黃河水資源的途徑,開創全國水權轉讓與交易先河。

 

目前的黃河輻射流域面積75萬平方千米的綠水青山,成為固守北方生態安全的屏障。20年來,累計超過6000億立方米水量滋養了乾旱缺水的西北華北大地。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受水3.07億立方米,濕地明水面積由原來的15%增加到現在的60%,自然保護區鳥類增加到368種。在黃河水資源“先天不足”的情況下,20年間多次引黃濟津、引黃入冀、引黃濟青,累計跨流域調水210億立方米,發揮了有限水資源的綜合效益,確保了供水安全。(記者 陳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