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演出消費需求不斷提升 中國夜間經濟迎來新亮點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8-15 16:33:29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 |
近年來,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增長,中國人在文化領域的消費需求也在提升。包括音樂劇在內,一些小眾的演出門類在市場上一票難求,演出場次、觀眾數量、票房收入都創出了新高,文化演出消費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音樂劇《瑪蒂爾達》演出現場,觀眾們排隊參加簽售活動
近日在上海、廣州上演的音樂劇《瑪蒂爾達》,這部英國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受到粉絲追捧,在中國的大中城市,音樂劇等演出藝術開始變得火熱起來。
從售票網站的信息來看,音樂劇的票價基本在180元起步,最熱門的演出最高票價超過1000元,還一票難求。近幾年,國內音樂劇演出從規模、數量都呈現了高速增長態勢。七幕人生是中國一家主要從事海外經典音樂劇版權引進並進行本土化製作的公司,該公司高級市場總監袁齊説,音樂劇市場呈現爆髮式增長,增長曲線變陡了。“2012年、2013年我們一年的演出只有幾十場,而且那時候市面上做這個事情的公司成規模的只有兩三家,現在已經有十幾家甚至更多了,每一家公司製作的演出的數量也在成倍的增長。最近幾年發展是很快的,曲線一下子就變陡了,熟悉音樂劇的專業觀眾數量是激增的,現在流行説'掉坑',就是掉到音樂劇的這個坑裏,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音樂劇等演出市場都呈現火爆態勢。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對2018年全市演出市場的統計顯示,演出場次、觀眾數量、票房收入都創了新高,其中,音樂劇、歌劇表現最搶眼。音樂劇演出775場,同比增長16.9%,觀眾同比增長26.7%,達到42.9萬人次。
北京觀眾宋悅是個公司職員,很喜歡看演出,每年花在演出上的費用有一兩萬元:“不僅是音樂劇,各種戲劇、芭蕾都會看,國內每年十幾部肯定有。感覺近兩年來有一些口碑或者是宣傳做的比較好的戲,會開始比較難買票,有一些以前不是戲劇愛好者的觀眾開始關注演出市場,有一些劇會出現開票很快就沒有的情況。現在我們買票都比較早,已經買到今年12月甚至明年1月了。這就是一個興趣愛好,我喜歡去走進劇場去感受這種體驗。”
觀眾激增、市場火爆的背後,也有政府財政投入以及民間資本涌入的推動作用。根據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2018年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478個,觀眾座席數192萬多個,同比增長6.9%;演出收入超過152億元,同比增長3.1%。
在業內人士看來,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人們更願意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這帶動了一些小眾藝術門類的爆發。
七幕人生公司創始人、CEO楊嘉敏説,對標日本和韓國市場,在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左右時會出現音樂劇的爆髮式增長,中國經濟發展也到了這樣的階段。他説:“中國也是非常接近這樣的歷史時期,我們也會看到,在過去的一年兩年當中,音樂劇的市場爆發不是一個線性的增長,不是一個10%、20%的增長,去年相比前年是一個近300%的增長。我們從票務公司給的數據來看,今年1至4月,音樂劇的票房已經相當於去年全年的票房了。這個數據增長是很快的,這和整個歷史規律或者經濟發展的規律是分不開的。一定是大家物質生活得到非常好的滿足之後,才會去追求一個精神的消費。”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近些年,文化消費的日益多元和升級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同時,消費者對於內容的日益挑剔也推動了文化産業朝著更高品質發展。魏鵬舉説:“文化産業從這些年增長來看是高於經濟增長的平均值的,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要優於一般行業,中國文化産業也在經歷結構性的升級和調整。多元化的新型文化消費這些年發展很快,比如音樂、演出、和旅遊相關的,和夜間消費相關的文娛領域增長很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越來越好,居民的文化消費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內容越來越豐富多樣,總體呈現出品質越來越高的特徵和趨勢。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於內容升級也形成了倒逼機制,高品質發展是總的現象和趨勢。”
相關新聞
- 2019-02-22台灣連演十年音樂劇《隔壁親家》“登陸”
- 2018-12-2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台灣“遇見”湯顯祖
- 2014-02-28音樂劇“阿凡提”南京將演 闡述“人人都是阿凡提”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