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國1小時“含金量”大不同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9-02 16:37:39 | 來源: 新華社 |
53歲的趙順華是湖南邵東一位普通農民。“以前‘雙搶’,天不亮就下地,大太陽曬得暴皮。一刻不歇,1小時也就收一分左右的田。”今年夏天,趙順華開著收割機,一個人收完了承包的200畝地,最快1小時收了近3畝稻。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70年,60多萬個小時,前後選取1小時,就可以從對比中窺見飛速變化的中國。
今年上半年,中國平均每人1小時創造GDP7.4元,而1952年,人均1小時創造GDP僅0.014元,增長了500多倍。
今天的中國,1小時僅網上“買買買”就達11億元,而1952年1小時整個消費品零售額才0.03億元;現在1小時近1.9萬人次出境旅遊,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出國旅遊是普通人做夢也不敢想的事情。
説起前後的變化,趙順華説,真的像做夢一樣。
邵東往北1800公里的陜西神木,是我國煤炭主産地之一。70年前後對比,這裡1小時的“含金量”也變化驚人。
2018年,國家能源集團神東大柳塔煤礦,平均1小時産煤3700多噸,一個礦井年産煤3300萬噸,超過1949年我國原煤3243萬噸的總産量。
“過去挖煤全靠人用鐵釬和鎬頭挖,現在是智慧化,我們礦出煤的皮帶速度達到4米/秒。”在大柳塔煤礦幹了近30年的薛佔軍,最能體會這一效率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1小時“含金量”的變化忠實地記錄了中國奇跡——從百廢待興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外匯儲備僅1億美元到超3萬億美元、成為最大外匯儲備國,從社會保障一片空白到世界最大社保體系,從大量工業産品依賴進口到現在20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更大的中國奇跡,就在下個1小時創造。(記者姜琳、王雨蕭)
標簽:
相關新聞
- 2019-09-0240年沒有經濟危機,中國“奇跡”如何創造?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