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量世界第一 全腦神經元三維數據庫建成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09-16 16:41:41 | 來源: 科技日報 |
神經元作為大腦的基礎組成單元,對研究大腦的結構和功能至關重要。以往,受神經元標注和成像技術的局限,得到的圖像有較高的噪聲和不均勻的信號。9月15日,在東南大學舉辦的2019神經元重建及應用國際研討會中,科技日報記者獲悉,東南大學腦科學與智慧技術研究院及東南大學-艾倫研究所腦數據聯合中心,近日開發了一套基於VR和AI技術的開源精準數據標注系統TeraVR,在全腦水準上重建出目前世界最大、最精確的神經元三維結構,數據量世界第一。
想獲取神經元形態,通常需要做大腦細胞的稀疏標注、全腦成像、腦圖像可視化、神經元形態重建等。其中,腦圖像的可視化與神經元形態重建是整個流程中的瓶頸。東南大學腦科學與智慧研究院客座教授王宜敏介紹,一個完整的小鼠全腦圖像通常佔據數十個Terabytes,猴腦的全腦圖像更是達到Petabytes量級。同時,腦神經元極為複雜的拓撲結構也進一步增加了形態重建的難度。
“針對這些挑戰,我們基於虛擬現實及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並研發了一套開源的半自動化全腦神經元重建系統TeraVR,能高效精確的從超大規模腦顯微圖像數據中,産生大量全腦神經元形態結構。”王宜敏介紹,科研人員用高解析度顯微鏡為小鼠大腦切片拍照,再將小鼠大腦中的神經元結構提取出來,製作成精準的三維圖像。利用沉浸式的雙目立體成像,就可以更方便的觀察大腦結構,並從中分析出高度複雜的神經元樹突及軸突的三維投射路徑。
王宜敏表示,“系統顯微圖像的解析度精度能達到0.1—0.2微米,而且可以識別一些通用軟體中存在的重建缺失、過度重建、拓撲錯誤等問題。”他説,目前該系統已經重建了1000多個完整的神經元結構,數據量全球第一。
“對於大腦神經元結構的了解,可以為諸如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漸凍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參考。”王宜敏説。(金鳳)
相關新聞
- 2019-09-16打造海上無人系統 國內首個無人船研發測試基地建成
- 2019-09-127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從零“飛”到300+
- 2019-09-12中國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2D衛星 搭載發射京師一號衛星和金牛座納星
- 2019-09-12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完成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